入国策以后才开始的。
那时候,西方大部分平民也能得到基本的教育,这让他们开智,不仅是以技术工人身份参与到经济生活中,更是让掌握权力的人,不能再肆意驱使他们。
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
而过往的经历,也让这些人进入权利阶层后,不似现在大明的读书人般,只知道纵情享乐,闯过独木桥后很快就被身边同僚同化。
因为他们的根子就不干净。
只有打通平民进入官府的通道,好像后世叫做“打破阶级固化”,才能让吏治环境稍微得到改善。
虽然这些平民一部分人难免也会被污染,但绝大部分人还是会坚守本心。
或是因为权力不够,或是因为良知未泯。
反正,魏广德此时已经把科举制度视作洪水猛兽,虽然他也是科举的受益者,但科举制度是真正锁死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枷锁。
“牙行的事,户部可先斟酌再议,工部这笔银子,先借用常盈库的银子,利钱之事暂时搁置。”
魏广德觉得头疼,他得好好琢磨琢磨。
因为,他想到一个事儿,之前张居正想要整顿学风,提醒各省提学严禁书院一事。
说到书院,魏广德就想到后世学校,无数莘莘学子都是从这里“启蒙”,成长,成为国之栋梁。
若是想要开办后世学校那样的机构,最终其实还是归入提学管理,是否可以再这次张居正的改革中尝试开办后世的学校,把教育惠及平民,不再让知识被士林把控?
江治从魏广德沉默中意识到这位应该想到其他东西,所以不便打搅,干脆就起身告辞,反正工部的事儿已经解决,户部会想法子凑银子。
至于魏广德想到的事儿,之后自然会找他们私下里商议。
而张学颜虽然不明就里,但也察言观色知道该跟着离开了。
反正,户部的麻烦也勉强算是解决了,还是先用常盈库的银子。
至于牙税,自己回去再琢磨琢磨,务必考虑完善了再和张居正那边沟通就是了。
他现在也觉得,在魏广德面前提及此事有些唐突,虽然此事最早的始作俑者就是魏广德。
等人离开后,魏广德没有回去处理公务,而是坐在那里思考着如何利用改革提学,把后世的学校办起来。
此时大明其实有类似的学校,那就是提学管理下,由各府县建立的县学、府学。
只不过这些学院,都只录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