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不少,天下各府县受灾也是尽力赈济,但也只有这些银子,怕是会有部分落到百姓手里,其余的大部分还是被官员贪墨。
只不过历朝历代皆如此,魏广德早就看开了。
如果他还是小老百姓,自然对此极为不耻。
可当他已经改换门庭,成为这个利益集团中的一份子后,立场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悄无声息的转变。
所以,他已经能坦然面对着一切,心里丝毫没有波澜。
因为他深知,此弊端根本无从改变,除非天下的读书人真的都变成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圣人。
信仰这东西,恰恰就是中国人最缺乏的。
自从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后,中国人的信仰就崩塌了,读书人只知道为自己利益考虑,想着拼命往上挤,挤入权力巅峰。
过去,氏族门阀势力强大,大部分老百姓都只会为了五斗米折腰,氏族门阀则控制着权利。
但是从唐朝以后,随着黄巢起义,氏族门阀势力被一扫而空,于是天下就成了读书人的天下,而他们依旧沿用氏族门阀那样的方式在统治这个国家。
建立阶级壁垒,控制着知识的传播。
虽然偶有幸运者,或者说天纵之才打破这层壁垒跻身权利阶层,但是毕竟是少数,而且他们更像是统治阶级推出来的典型,目的就是更加顺利的控制百姓。
只要你有天赋,就能出头。
受穷,那是因为你自己没本事。
实际上,他们早就信仰崩塌了,他们只热衷于眼前,不顾及国家、民族大义。
只不过,这种信仰崩塌被传统文化有效的遮掩起来,这也是历朝历代读书人都把儒学奉为经典,孜孜不倦传承“礼义廉耻”的原因。
那不过就是利益集团的遮羞布而已。
而真正能做的人太少,或许也只有那些被称为圣人的人,才会真正克制着本心。
当然,数百年后,倒是曾经有人做到过,那时候的人们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信仰。
只是,这样的环境也只存在了数十年而已。
魏广德意识到,以前他想简单了,以为给大明带来一大波财富,或许就能改变历史,为汉人逆天改命。
但现在听到张学颜的话,魏广德忽然意识到,真正想要改变中国的历史进程,最直接的办法开始开智。
西方真正爆发,其实正是西方把普及式教育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