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身为一个众生,生命是我们所好乐,但是内心的功德也是我们所好乐,如果说要逼我们去选择的话,两个不能兼备,我们只好说是「我不爱生命,但惜无上道」,就是我们宁可放弃暂时的生命,去追求内心永恒的功德。所以这个地方是先强调菩萨的妄语不是为自己,就是说如果这件事情是出现在菩萨本身,菩萨绝对不说妄语。
但问题是这件事情是出现在有情众生的身上,有情众生他内心不一定有这样的见地,所以菩萨为了救脱有情众生的命难,「知而思择,故说妄语」。比如说你看到一个猎人、或者很多的恶人,拿刀拿枪去追杀一个人,你明明看到这个人往东边跑过去了,他们问你说「你看到这个人吗」?你说「有看到,他往西边跑过去了」。这个就是说,「知而思择,故说妄语」,就是说菩萨知道他必须要善巧妄语,才能够解脱有情众生的灾难,是这样的因缘。
「以要言之,菩萨唯观有情义利,非无义利」,菩萨的内心是观察对众生的生命有没有义利而作出妄语的行动。自己没有这种欺诳的染心,完全是为了饶益解脱有情的命难,所以暂时的覆想正知而说出不真实的语言。「说是语时,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菩萨这样的方便妄语,因为内心当中是依止清净的慈悲心,所以无所违犯,因为增长菩提心,所以生多功德。
这一条戒,诸多的古德都强调「其实我们很容易犯打妄语」,就是说我们一定要知道「说真实语对我们的重要性」。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 上说:说真实语的人内心端正,内心端正的人容易解脱烦恼罪业,譬如丛林之中拖曳树木,直者易出。
说在丛林的树木当中,我们要把树木拉出来,弯弯曲曲的树木不容易拉出来,但是端直的树木就容易从丛林当中拉出来。就是说我们在无量的生命当中,我们内心都累积很多的烦恼罪业,我们同时亲近了佛法:有些人对佛法的接受速度很快,他很快就能从烦恼罪业中解脱出来;但是有些人,他亲近佛法的时间很久,但是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经常讲真实语,内心端正,他容易解脱烦恼罪业。你妄语讲多了以后,内心就容易邪曲不正,你要解脱烦恼罪业就有困难。所以龙树菩萨讲完这个观念以后,讲一个小故事给大家作参考: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叫因儒童 ,这个居士准备要结婚,根据婆罗门的规矩,在结婚的时候要先礼拜太阳,他们所归依的是大梵天王 ,所以就在大富长者的门口建了一个礼拜太阳的台子,一个高高的台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