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居然会是电影导演,而且还拍摄出了那么多优秀的,感情细腻的作品。
只能说确实人不可貌相。
北澄实在那边感叹。
可台上的北野文却已经皱紧粗黑的眉毛,更是不住的抖腿,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因为陆之元这个角色的试镜并不算复杂,外貌要求也不高,不用太过可爱,也不用太过俊美,一般子役的长相就完全够用。
比起外貌。
这个角色更重要的是台词功底。
如何将台词中陆之元这个小孩子初至中国不同的文化,不认识的人,不认识的同学那种害怕、担忧的心情表现出来
这才是重中之重。
毕竟整部影片设置的背景是在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时期。
那个年代,由于日本经济大萧条,陷入了迷失的三十年。
而天朝经济却在那个年代向上持续增长。
也正因如此,‘天朝威胁论’的论调大行其道,在当时的日本社会上弥漫。
陆之元这个跟随自己的父亲陆之弘属于中国国籍的孩子,自然也深受那会儿的社会论调影响。
也因此。
这层身份加上‘天朝威胁论’盛行的背景,让他在日本学校就读时,遭受到了同级学生的不同程度欺凌。
因此当听见父母要搬离日本,前往中国的时候。
年龄幼小的陆之元同样也有些害怕。
因为不只是日本,在中国他的旅日侨胞身份也相当敏感。
自己与父母前往中国居住生活,是不是同样也会因为自己这个曾经旅日侨胞的敏感身份被天朝的孩子所欺凌?
是不是真如同当时日本社会论调那样,中国人待人既粗鲁又暴力?
这层既不是日本人,又与一般中国人不一样的身份。
让陆之元对于即将到来的海那边的生活既担忧,又恐慌。
甚至一度吵闹着不想搬去对他来讲完全陌生的天朝。
可最终在母亲的开导中,他还是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前往天朝的旅途。
这也是《我在这里的理由》前期主要冲突之一。
而在这之中。
如何利用中文台词,将陆之元那担忧害怕的心情表达出来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的。
毕竟在原本设定中,男主人公陆之弘是有教授过陆之元中文的。
可是这些过来试镜的子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