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上的百姓,才是决定一切的力量。
邦周时的诸侯可能抗衡天子是因为有不在天子手中的土地。
世家门阀能抗衡皇权是因为有脱离皇权掌控的土地。
在宋王这件事上,宋王在天后执政期间,的确是终日担忧,生怕自己哪一天被注意到,进而被召回神都洛阳,脑袋落地。
但在政治上,还有一个定律,那就是掌握权力的人,是待的最久的那个人。
臣子和君王的争斗,在不撕破脸,不置于死地的时候,总是以君王的最后胜利而告终,就是这个理论的终极体现。
君王就像是圣人,在皇权稳固的社会中,皇位不会被篡夺的情况下,君王最差的结局不过是丢面皮,不过是被人骂几句而已。
臣子则一个不慎就会丢掉性命。
一旦君王不要脸,斗争的结果就注定了。
宋王同样如此,宋国是他的,他长居这里,他的王位来自于中央朝廷,不是这些人所能够撼动。
天后的年纪也已经很大,没有多少年可以活。
新上任的天子,对宋王就不会有什么大的仇恨,那已经是上一代的事情,到了那个时候,一旦宋王反应过来,那一场清算就是注定的。
换句话说,现在这种诡异的平衡,只是因为天后对诸王公的震慑而出现的。
在这种情况下,敢签下二十年、五十年契约的人,真是疯了。
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洛苏甚至都能够猜的出来之后会发生什么。
一旦宋国方面撕毁契约,这些事自然是不敢上报朝廷的,走私的事情没人敢提,那就只有一个选择了,那就是安南都护府以宋国有不轨行为,甚至还会主动造出一些边衅,进而以安南都护府的大军,进攻宋国。
如果赢了,那未来真的有可能控制住宋国。
但如果输了,那一切都要打水漂。
在研究了这种模式后,洛苏就不再关注,一切社会关系的形成,都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这些事情他不会干涉。
江南洛氏隐隐参与其中的原因也很容易就猜出来,现在这种模式,的确是帮助宋国快速开拓,自古财帛动人心,在江南士族被中原排斥的过程中,他们向南转向,去寻求利益和退路,就是非常现实的追求。
没错。
洛苏看出来了,这些江南士族在宋国取得土地,很有可能也是为了跑路,如果南洋真的发展起来,在大唐事有不逮的情况下,就跑路到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