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为帝国不断开疆扩土,势力直抵抚江(今密苏里河)。”
“此番军务,当属臣份内之事。”
“但是,诸多海外殖民领地的官员们却将各自所属的份内之事搞得一塌糊涂,甚至尸位素餐,只知道为自己捞取利益。”
“……”李延良面色一僵。
好像自己也在殷州捞了不少,有近三万多元“额外收入”。
“我知道,在海外殖民领地任职做事,不得不去国离家,置身于蛮荒地区,也未有亲人相伴,甚为辛苦。”永隆帝在殿内一边踱着步,一边说道:“所以,一些殖民官员想要多拿点、多占点,本土这边也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搞出乱子,也不会过多追究。这也是数十年来,海外殖民领地未曾设置监察院的主要原因。但是,殖民官员总不能在捞取了大量利益的同时,却不思为国尽忠,为国效力,那可就辜负了本土的一番苦心。”
“陛下的意思是……”
“没错,既然他们这般不知收敛,大肆捞取个人利益,以至于惹得海外领地民众心生不满,甚至还滋生分立自主的念头,那就莫怪本土给他们套上一个‘紧箍咒’,适时敲打一番了。……延良,你做得很好,能将殷州的诸多事情皆事无巨细地报于我知,方能使我不被此等虫蠹所蒙蔽。”
“臣……,臣惭愧……”李延良有些汗颜。
在殷州任职八年,他几乎每月都会向永隆帝寄出一封信件,汇报当地民生风情、地方治理以及军备整顿和殖民拓殖等诸多事务,偶尔也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附着于信中,与永隆帝讨论和品评关于殖民领地乃至整个帝国的开拓和发展。
初时,永隆帝还经常给他回信,就国内政事和对外政策进行私下讨论和推敲,互相点评各自得失和教训。
但随着永隆帝逐渐对朝政的掌控力度越来越深入,与李延良之间的通信频率也慢慢减少了,有时候,在连续数月收到殷州来信后,永隆帝也仅简单地回应一下,信的内容也是越来越短。
及至最近几年,永隆帝甚至仅回复两三封信,也不再将国内政事与他交流和讨论,话题也变得空洞起来。
皇帝的回复可以极尽敷衍,但身为臣子,却不能这般懈怠,李延良仍旧坚持每月给永隆帝寄出一封信,汇报殷州的各项事务,以及他所做的诸多工作。
尽管,他竭力将这种行为看做是“朋友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但潜意识里,却有一分功利心,那就是将永隆帝倚为自己最大的靠山。
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