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此举,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啊!”伏念最后先给这事定了个性。
焚书之事虽然和寻常老百信关系不大,但基本是个人都不会认为焚书是好事,确确实实是一件天下大不韪之事。
古寻闻言却淡淡的回应道,“皇帝的意志,就是帝国的意志,而帝国的意志,也就是天下人的意志。”
“至于你们怎么想,对皇帝陛下来说不重要。”
这话翻译一下的意思就是——嬴政不在乎!
“可是这会激起整个诸子百家的反对啊!”
能在焚书令下豁免一劫的,基本只有医家等寥寥少数几派,儒墨法道兵农阴阳等大派基本上都得遭殃。
不用想都知道焚书令一出一定会引起天下哗然,举国皆反——当然,这个反只是反对,不是造反。
这种程度的舆论压力,嬴政也完全不在乎吗?
古寻手指轻轻点了点桌案,提醒道:
“不管有多少人反对,这件事对维持帝国的统治有着莫大的好处这一点都是确凿无疑的。”
“我们的皇帝陛下不是一个不愿意退让的人,但前提是,你得让他觉得自己退让对自己,对帝国是有利的。”
“一边是帝国的长久统治,一边是些许舆论压力,你觉得他选哪一边?”
越是王朝新生,才越适合搞一些容易闹得沸反盈天的骚操作,毕竟这个时候兵威最盛。
老百姓也好,知识分子也好,贵族阶级也好,无论哪个阶层,无论愿不愿意,在军队面前都说不出半个不字儿来。
“这……”伏念还想说些什么,却被荀子抬手打断了。
老人苍老但硬朗的声音难得带上了一抹阴沉,似悲似叹的说道:
“国师既然将此事拿到了我们面前,想必已经是木已成舟,无从扭转了。”
古寻点点头,“差不多是这样。”
“我将这件事透露给二位,首要的目的就是想借此让两位明白一个道理。”
“尘世如潮人如水,儒家已经身出局中,无可退让。”
“只要不入局,小圣贤庄无论是打算独善其身,还是仗节死义,都未必能如愿。”
荀子对这一说法不置可否,转而问道,“国师说这是首要目的,那就是说还有其他目的。”
见荀子岔开了话题,古寻也不介意,回答对方道:
“对,还有一件事,也是和焚书令之事有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