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做的完全就是这个行业对于演员这个职业的最低标准。
可这些迷之自信的“演员”们,却看不清自己,更看不清演员这个行当,难道还能指望他们对于表演怀着敬畏之心?
能在进组之前看看剧本,知道自己演的是谁就不错了。
可红楼剧组的演员呢,为了自己的角色,哪怕是很小的一个角色,他们付出了三年的青春。
红楼剧组这三年培训了什么呢?
《红楼梦》说的毕竟是一个贵族的故事,自然是培养这些演员的公子小姐气质,这是言行声色,手眼身法步,是骨子里的贵族气质,此外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花这些技能,都要有,后来那些所谓的流量明星,小鲜肉,除了一张脸,还有什么?
易青亲身经历了长达半年多的培训,所有的演员都聚在一起,无论角色大小,大家吃住在一起,住集体宿舍,没有人享受特权,这样培养出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在拍戏的时候才能更有感觉。
剧组还请来了不少专家给演员们授课,不仅仅要熟悉原著,要背熟台词,更要熟悉那个年代,那个社会环境下的风俗人情,熟悉每一个角色的定位,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把自己代入情境,演的时候才能更游刃有余。
可以说,没有拍戏前的集训,就不会有后来的经典。
其三,惊为天人的作曲,87版《红楼梦》不仅剧本遵循原著,演员三年集训培养气质,教习表演,私下磨合,更找到了著名作曲家王利平来作曲。
那些曲子听来如怨如诉,如泣如慕,催人泪下,让人为之震撼,后来也成为多版红楼争相引用的曲子,已经成为绝唱。
后来王利平自己也说,为红楼作曲,是他最耗费他心力的一个工作,作曲过程中,数次哭泣,可见情真意切。
要衡量一部影视剧是否经典,看得不仅仅是演员的表演,还有贯穿影视剧始终的作曲,它是一部电视剧能否成其经典的灵魂。
易青懂音乐,也懂红楼,看过无数遍红楼之后,再听到王利平老先生作曲的红楼歌曲时,他觉得那就是为红楼而生的曲子,这不是随便找个作曲家就能完成的,老先生为了作这十几支曲子,花了一年零九个月才完成,这就是匠心,这是从字里行间挖出来的曲子,不对红楼烂熟于心,何能得来?
其四就是演员们的表演了,比如后来人们提起林妹妹,估计谁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陈小旭,虽然此前此后有许多版本的林黛玉,但以陈小旭的最为传神。她不是最美的,这点大家都承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