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也是能搞的,就算这儿消息闭塞,但也不可能一直不被外人知道,一旦传出去,会被那些文人墨客给喷死。
“我想过,这里面可行性是有的,我们不需要铺设那种规规矩矩的铁路,木轨也可以,我们也不需要所有地段都需要铺设轨道。
这边的地形你们也看在眼里,这里有些坡道是很长的,有时候就是数里地的坡道。
如果用马力人力,效率慢,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但如果在每一个长坡道都铺设这样的轨道呢?
而且从达尔罕部往东开始,刚好就有一段很长的坡道。
这能完美从河道运输中形成一个过渡,并且只要货物上了轨道,哪怕可以同时运输好几节车厢的货物。
当然你说的那个闹剧我知道,但闹剧归闹剧,那只是前朝明明有火车可用而不用。
实际上用马拉车厢的法子,在如今的双城县就有。
不仅我们国内有,国外也有,甚至说在早期火车还没发明之前,马拉车厢之事就是许多地方的常态。
咱们可以嘲笑前朝,但这法子关键地方还是可以关键利用,你说是也不是?”
赵铭十分平静的述说着陈明其中的可行性。
还别说,张锴仔细听完感觉确实有一定可行性。
在其他地方或许不好操作,但在这儿还真有可行性。
这儿地势平坦,可以省去许多开发成本,不需要平整土地,也不需要如何考虑地形。
起码从达尔罕,至东边四五十里地都可以这么做。
达尔罕部这一块就是山脉附近的隆起地带,越往东地势越低。
可以在四五十里地外再设立一个中转站,到时候只需要安排人在那儿固定准备一批马匹。
等上头滑下来的货物抵达这儿,这边的工作人员只需要将货物上的绳子挂在马身上。
那从霍中屯至后面的五十里地,总计五十多公里的路程,都只需要借助水力和轨道运输完成。
这或许只是小小的改变,但提升的效率起码提升了三成。
至于后面的道路,张锴就不太苟同了。
“可以,但仅限从这里往东的五十里,再往东,那边虽然地势依旧在下降,但有不少起伏,修建轨道或许同样便利,但频繁切换反而浪费更多时间。”
“嗯!是这个理,但这一块咱们可以着手让人试着做做。”
赵铭点点头,他也没想这玩意真的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