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所称呼,甚至百姓万民的名字都不能跟皇帝名字用同一个字,所以就有了避讳之说。那么有了年号就方便很多了,尤其是明清时期,百姓万民干却直接用年号的名称称呼当朝统治者为某某皇帝,比如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就叫永乐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就叫崇祯皇帝,清圣祖玄烨,年号康熙,就叫康熙皇帝,清世宗胤禛,年号雍正,就叫雍正皇帝,如此对于皇帝的称谓就会很方便。
由此可见年号的作用实际上是非常大的,所以,每个新皇帝登基都很重视年号的作用,为了保持年份不乱,往往都是新皇帝先拟定年号,待到先皇死的第2年大年初一才开始使用自己的年号,当然在封建王朝中也会出现同一年死了两个皇帝的情况,就是新继位的皇帝还没有熬过当年的春节就病逝了,那么,一般就是把第1个皇帝死了当年这一年的年号更改为第2个皇帝的年号,第3个皇帝的年号还是在大年初一开始使用,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而开国皇帝和之前王朝的亡国皇帝的年号往往会出现重叠,这也就出现了公历的同一年,我们国家出现了两个以上的年号,比如崇祯皇帝殉国之年,标志明王朝灭亡的公元1644年,既是明朝的崇祯十七年,也清朝的顺治元年,还是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的永昌元年和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的大顺元年。
而在战乱时期,中央王朝难以控制地方上的政权,而且因为古代消息本就闭塞,天下大乱时,中央的政令更是难以传达到地方,导致了地方上的百姓也无法知道中央的年号,所以就有很多割据政权的统治者,虽然没有称帝,但为了保证自己治下百姓的生产生活方便,也彰显自己成为国主的地位,也就确立了自己的年号,当然,当然也有割据政权的统治者继续使用中央王朝的年号的情况,即使当时在位的皇帝已经去世,新皇帝颁布了新的年号,但地方政权的统治者或者出于不知道的原因,或者为了显示自己对已故皇帝的忠诚,在自己的统治辖区内依然使用已故皇帝的年号。因为对于纪年是所有人都是无比关注的事情,所以,确定年号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后世人们也通过对年号的判断来确定前世战乱时期,地方政权是否存在的标志。比如我们知道的前凉政权,始终没有确定自己的国号,而且在西晋皇帝死了之后,还继续沿用西晋的年号,但是在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之后,凉州的统治者便确立了自己的年号,所以也被我们认为张氏凉州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割据政权了。
关于古代的历法和宗法制度,我们就说到这里,因为这方面的知识仍然是一个很大很高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