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外头来了圣旨,所有人都感到十分的意外。
安定侯先是往前走了几步,他观察着那黄老太君的脸色,心里又是咯噔了一下。
他这阵子可是没有做出什么建树,也没立什么功勋,根本不可能会有圣旨亲临。
不会是这老太婆去宫中找来了太后的撑腰,所以圣旨才在这个时候赶到吧?
安定侯想着,只觉得自己脚下像是生了根,一步都走不出去了。
黄老太君不动声色的望着安定侯的模样,也是没有迈出步子。
可就在此刻,站在花厅门口的宋熹之,却是突然拉住了日华神医的手,就往外走。
所有人先是一愣,然后又是急急的跟在宋熹之的身后,就往外走了出去。
等众人乌泱泱的走出了侯府,便看见侯府的门口已经摆满了宫中的仪仗,为首的太监穿着一身红色的衣裳,手里握着圣旨,正喜气洋洋等候着侯府的众人。
等他瞧见从侯府出来的乌泱泱的一群人后,也先是一愣。
所有人盯着太监手里的那封圣旨,心中都是各怀心思,揣摩着宫中和这圣旨的意思。
太监眯了眯眼眸,微微一笑:“哎呦!侯爷出来了啦?”
“今日侯府是有什么喜事,竟然是有这么多的人,那等读完了圣旨,怕是要喜上加喜了!”
安定侯脸上带着茫然:“难道陛下的圣旨,是为了犬子而来?可陛下并没有事先告知犬子呀!”
就连黄老太君都是一副又盼望又茫然的表情。
心想难道真的是太后,知道了她要来为黄氏一族的脸面讨回公道,所以特地让皇帝写了一封圣旨为她撑腰?
这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她的辈分很大。
众人神情各异,太监便是眯了眯眼睛:“那就请各位跪下接旨吧!”
安定侯急忙点了点头,领着侯府的众人跪了下来,而属于黄氏一族的人,此刻也是稀里糊涂的就跪在了安定侯的身边。
宣旨的太监不动声色的看了宋熹之一眼,随即打开了自己手上的圣旨,又是念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国之兴衰,系于众贤,然巾帼之英,亦能擎天之柱,为国立功,德耀朝堂。今有宋氏熹之,聪慧机敏,果敢坚毅,心怀家国,志在安邦。朕深感其忠勇可嘉,特封宋氏为郡主,封号同安,赐食邑百户,黄金百两,良田百顷,享皇家尊荣。钦此。”
太监的声音落下,全场震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