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的两枚官印。
“这岳父大人还真是够仗义,这轻车都尉和御赐子爵的两枚印信打造得如此精美,银印龟纽,当真不凡。”
徐安不禁喃喃自语,然而,他清楚自己身为现代人,不可能长期在大唐生活。
留着这两枚印信在身边也没多大用处,倒不如在这边换成实实在在的钱财。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徐安仔细地给印信拍了照,随后在网上发了个详细的帖子,不仅如此,还把照片发到了自己加入的几个古玩群里。
做完这一切,他感到身心俱疲,整个人瘫倒在椅子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等他再次醒来,只见无论是网上的帖子回复区,还是微信里的古玩群,都已闹得沸沸扬扬。
帖子的回复区里,网友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有人留言说。
“看这印信的模样,有点意思,但真假难辨啊,要是真家伙,我最多出三十万。”
立马就有人反驳道。
“三十万?你也太抠了,我觉得要是真品,怎么也得八十万。”
还有人质疑道。
“会不会是高仿的赝品?楼主快讲讲这东西的来历。”
微信的古玩群更是炸开了锅。
一位群友急切地对徐安说。
“徐老板,这印信要是没问题,我出一百二十万,您考虑考虑?”
另一个群友马上跳出来说。
“一百二十万?我出一百五十万,徐老板跟我交易。”
接着又有群友说道:“先别忙着出价,这东西得好好鉴定鉴定,不过单从照片看,工艺确实精湛,像是真品。”
已经有人开始主动联系徐安,出价一路飙升到了二百多万。
徐安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个价位远远没达到这两枚印信应有的价值,他决定按兵不动,再等等看。
此时,又有新的消息不断弹出。
一位在古玩界颇有名望的行家在帖子里详细地分析了印信的材质、工艺和可能的历史背景,他认为如果这印信是真品,其价值至少在五百万以上。
这分析瞬间引发了更多人的关注和热议,出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徐安一边翻阅着这些回复和出价,一边在心里默默盘算着。
此刻,又有新的藏家在帖子里留言。
“我出三百万,楼主卖的话马上联系我。”
微信古玩群里也有群友说:“徐老板,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