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快得超出想象,难怪育种家们一到冬天,就不辞辛苦的往海南跑。
这完全超出了郭阳的认知。
国内大豆育种的落后更多是非战之罪,而不是没有杰出科学家。
同时也更加坚定了郭阳的南繁战略。
海南能扩繁三代,内陆再扩繁一代,意味着郭阳从种子商店培育的种子一年就能扩繁四代。
直接就能实现从原种到商品种的蜕变,郭阳只恨没能早点发现南繁的秘密。
主要是受了习惯性思维的影响:海南是传统的育种基地。
每年的冬天,全国的科研院校就会带着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来到海南育种。
但这里除了杂交水稻,却并不适合大豆和玉米的制种。
不过对天禾来说,种子带来的利润足够丰厚,能加快扩繁速度,成本翻倍是完全能接受的。
随后的几个月里,天禾先后投入七千多万元,动用挖机、铲车、激光平地仪、割草机、机耕船和大量人力,累计对三亚、乐东、崖城的几万亩荒地进行平整、挖沟、开路、培肥、清杂、修田埂,将原来的荒坡地、死水滩变成了一方方良田。
成为了天禾制种产业布局里重要的一环。
……
经过一番运作,南繁基地的3000万斤大豆种子已经分批销售到了滨海各地的盐碱地上。
这点种子卖到东北也改变不了大局。
所以,经过商议,这批天豆1号将会用在盐碱地改良上。
盐碱地改良的局面十分火爆,各地的农户充满了激情,滨海盐碱地的流转面积早已突破了千万亩大关。
而苜禾1号种子只有1700万斤,够播种680万亩,种子出现了缺口。
那就拿天豆1号顶上。
其耐盐碱的特性也是数一数二的的,同样也能改良土壤,对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也算是一个补充。
农业部以及九三粮油都相继找过了郭阳。
郭阳也顺势答应为国产大豆出一份力,进入大豆加工领域,其实这本来也是接下来嘉禾战略布局的一环。
不只是大豆,玉米、水稻,甚至土豆和棉花的加工,嘉禾都可能会涉足。
只是嘉禾是私人企业,这些东西就没必要大张旗鼓的拿出来宣传,保持低调就行了。
整个五月。
天禾和苜禾的种子业务逐渐的告一段落,天禾种业也基本实现了百分百回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