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都倾向武备。
武官权柄极重,文臣相对就变弱了。
他们想发挥作用,提升文臣的份量。
季青的进言,就是在劝诫曹操,多对内治增加投入,不要搞扩张,走强兵穷民之路。
他说的不算错。
但季青这些文臣,和荀彧等核心圈的文武,大权在握不同。
他们对大魏的财政状况,并不足够熟悉。
曹操近来打仗,花用其实不大,打三韩,用的是扶余,辽东的供给。
打倭国,用的是三韩的供给,乃至占领倭国后,其本土的资源。
打乌孙,前期是西域各方联合提供辎重。
乌孙被破后,迅速就转嫁到了乌孙自己身上,由其国内的资源,来承担战争消耗。
曹军原地驻扎,大量吸血乌孙,补充自己。
曹魏这几仗打下来,对魏不仅消耗小,且还有一定的盈余,拓展了魏的资源国力。
这是曹操学自后世元朝的轻辎重战法,将战争当成利滚利的过程。
他研究过后世蒙元的版图扩张。
和他现在扩张的路线,方法,颇多近似。
不过蒙元的扩张,更快,也更纯粹。
因为他们不是农耕体系下的国家。
他们一年能打三四场大战,绝大多数都能大胜,甚至灭国。
其三五年间,就以战养战,地图扩张近倍。
而国力也保持的很好。
原因是他们一直在消耗别人,壮大自己,后世称其为战略吞噬。
此时,郭嘉出列道:
“季书令散朝后来见本官,给你看过近来的军费收支,你当知陛下用兵,是用敌之财,而非劳民之税。下次谏言,记得要弄清楚再说。”
郭嘉所说颇不客气,季青想了想,倒是若有所悟。
他年级大了,在官位上其实已没有多大的追求。
不过他是名士出身,想求个身后名。
所以敢大胆进言,让曹操重视民生。
季青续道:“臣还有言进奏。”
“陛下开疆,我大魏国土连年递增,十三州已是旧朝天下。
如今我大魏的疆土,自秦汉以来,国无如此之广,当重新定边。
臣以为,增设四州,改十三州为十七州,最佳。”
这是他因为刚才指责皇帝重武,转而宣扬曹操功绩,缓和气氛的进言。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