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的战事,周边各族死伤了一部分。
虽然还有不少残余,但势力愈弱。
以孟获对南疆的熟悉,自身的兵马,加上曹魏的支持,征剿周边部族,顿时成为曹魏对付南疆的利器。
邺城。
下午。曹操接连收到消息:南边,孟获昨日刚攻克白马羌的族地!
这是益州之战后,第一个被攻克族地的大型部族。
第二条消息:鲜卑在严寒之际,聚集诸部,已确定天气稍暖便要北迁。
第三条消息:西域方向的贸易,逐月递增,预计贸易额会持续扩大。
第四条消息,却是关于神州以东。
魏军在鲁肃带领下,攻克三韩,将大量青壮俘虏,筛选出来,分别送往辽东,燕山等地,成为开凿铜铁矿的劳动力。
鲁肃坐镇韩地,已利用韩人,开始对隔了一条海峡的倭国,展开布置。
曹操看过一系列消息,思虑片刻,执笔写下‘扫击五胡’四个大字。
五胡,即匈奴、鲜卑、羯、氐、羌。
羌、氐两族,大部分散布在河西的南北两端。
曹军这几年征战,对其多有打击。
匈奴自西汉时期被击溃,就大举西迁。
留在汉土的是南匈奴,被赵子龙早几年屡次追击,也四散而逃,剩下的大多被鲜卑吞并。
其西迁的一支,在西域西北方向,还有残留。
此外的羯人,具有深目、高鼻、多须的特点。
其族源有部分是羌渠后裔。
西域胡人也是一部分。
还有一部分,来自西域以西,与小月氏同源,亦是西汉时,从汉土西迁远去的一支游牧部族。
这些五胡的残余部分,在历史上的百年后,会回迁攻入神州,掀起了巨大的灾祸。
大魏一统后,对内强国,提高民生,肯定要减少战事上的消耗。
那还打不打五胡,该怎么打?
后世的蒙古,连年征战,用的办法是轻辎重,利滚利,以战争来支持战争。
比如打三韩,缴获的当地辎重,便足够供应曹魏屯住在韩地的兵马。
对大魏本身的消耗,就大幅减少了。
后续攻倭国,辎重会由扶余,经辽东补充到韩地,加上韩地本身的辎重,如果能按照预期,击溃倭国,则倭国的缴获,又可以抵消大魏对倭国的用兵。
曹魏本土的消耗,将比预估中少得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