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闻人在生命当中的修学,他仅限于他生命在的时候,所以声闻人入涅槃以后,什么事都不做了,断恶、修善、度众生的事都不做了;但是菩萨道不是这样,菩萨道是时空无尽的,虚空有尽、我愿无穷,不管时间、空间都是遍满时空的。
所以为什么这个地方也提到「《无量寿经》皆遵普贤之德」。什么叫普贤之德?《华严经》上说:「十方诸佛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说十方诸佛的长子,任何一个人要成佛之前(长子是继承佛位的),你一定要遵循普贤之德,普贤之德就是时空无尽的行愿,没有休息的;那当然对净土有帮助的,因为你往生净土,你为什么往生净土?你不是去享受,是为了菩提道求生净土,所以求生净土也是追求无量时空的行愿,只是说我们选择先到净土去成就圣道。有些人愿意以凡夫的阶位来行菩萨道、他愿意求增上生;有些人认为以凡夫的阶位行普贤愿容易退转,所以他先到净土去:都可以的,根本上都是时空无尽的行愿。诸位你们拜《八十八佛》的时候,后面那个七支供养就是普贤行愿。我每一次在上课之前的打坐,我听到你们在回向内心很感动(哈──),你们唱诵非常庄严。
【学员提问】:儒家的思想可不可以做菩萨修学的基础?
【师父答疑】:儒家思想当然是可以啦,儒家思想跟大乘佛法很接近,它在自利方面是克己复礼,也是讲调伏力,说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可以的。其实你看中国的古德,蕅益大师、莲池大师、印光大师都是通达儒学以后才学习佛法的,所以它是可以做基础的。
【学员提问】:对大乘经论的理解、培养菩萨种性信心的方法,有无阅读的次第?
【师父答疑】:培养菩萨种性,当然因人而异啦。菩萨种性的修学,我个人认为《法华经》最殊胜,它比较全面,当然你也可以参考其它的经论。
【学员提问】:策发菩提心除了藏系佛法当中《广论》所言的七重因果跟自他交换,汉地的方法是否就是修持菩萨戒,做为策发菩提心的方法?
【师父答疑】:当然菩萨戒是一个策发菩提心的方法,不过比较偏重在实践。诸位如果看藏系跟汉系的经论不同。中国的祖师在开显佛法非常圆融,你读蕅益大师《灵峰宗论》的开示、你读印光大师的开示,你读完一遍,你达不到效果,你感觉不出他在讲什么。不像藏系,藏系的佛法是次第分明,它告诉你,「第一个、你思惟你今生决定要死,修无常观;思惟死时的时间是不决定的,随时会死;第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