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接受他的财宝。你内心当中安住在少事少业少希望住 ,你就是希望少管闲事,这样子就犯到你的菩萨戒,就违背你当初的发心,这样子是染违犯,因为你这样子的嫌弃心、瞋恼心,安住在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刚好跟你当初的菩提本愿互相冲突,当然所谓的冲突就是会折损菩提心,所以就犯了菩萨戒。
癸二、明非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忘念无记之心,少事少业少希望住,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你内心当中不是安住在嫌恨、恚恼之心,是一时的懒惰懈怠,不想发心来成办佛教事业,那个只是一时的因缘,偶尔在菩萨道总是会有一些懈怠的心生起;或者是一时的忘念无记,忘了对方的存在,没有去找他来乞求。只是一时的懒惰懈怠、或是一时的忘念无记,安住在少事少业少希望住,这样子也是犯戒,但是犯的是轻的突吉罗罪。
这一条戒没有开缘的情况。这意思就是说,菩萨本身一方面在修行自利之余,他内心当中是有希望,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对于珍宝的蓄存,乃至于衣钵资具的蓄存,这个地方的精神我们再重复看一下。这一条戒值得我们注意,就是在第二十三页的癸三、广显不同之法,一开始佛陀讲得很清楚,「如是菩萨为利他故」,这个地方是一个关键点。你要成办一个利他的事业,你内心当中已经有一个目标存在了,依止这个目标,你才能够去积存种种的资具,就是有利他的因缘出现。假设你内心当中没有利他的因缘,你积存这么多珍宝,刚好是放纵你个人的欲望,你就违背了上求佛道的这种清净心。这个地方就是说,蓄积这些珍宝有一定的目的,不是你个人受用,是你内心当中有一个要成办的佛教事业现前,以这样利他的因缘来蓄存,这样子才是对的。
这个地方是说明与声闻不共学戒当中遮罪的部分;有关性罪的不共学,我们下次再加以说明。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52863080
妙音0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文坛书院】 www.1went.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m.1went.net,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