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生起烦恼去造罪业的时候,我们一般人是没办法踩煞车的,做不到的,烦恼一活动的时候,我们不能让烦恼停下来,不可以,作不了主,所以一天一天的造作下去。但是持戒种性的菩萨不是这样,「虽作恶业,速疾能悔」,他遇到恶逆因缘刺激的时候,他也可能会起烦恼、也可能会产生一些罪业,但是他跟其它人不同的地方是「虽作恶业,速疾能悔」,他内心戒体的功能会表现出来,他会产生一种增上惭愧,增上惭愧的力量就会产生一种反省跟对治,就把这个烦恼的势力慢慢的调伏下来,他内心有这种功能,所以「常行耻愧,不生欢喜」,他内心当中经常昼夜六时保持一种惭愧心,对于罪业的事情不生欢喜,就算有罪业出现的时候,他内心会产生一种对治的力量,这个是讲自利。
利他方面,「于诸有情不极损恼」,这个是讲菩萨的大悲心。为什么说「不极损恼」呢,在韩清净的批注上解释说就是他不故意去损恼有情。什么叫不故意呢?菩萨的方便是畏爱兼抱,有情众生有时候造一个过失相,菩萨为了使令有情产生警惕,菩萨会现出一种威严、乃至于诃责的事情,但这个是要使令众生得到究竟的安乐,所以给他一些暂时的痛苦,这个是菩萨的方便,所以叫做不极损恼,他不故意损恼有情,但是在一种特殊的因缘之下,他会去做一些损恼相,这个是菩萨的大悲方便。
总而言之,我们看菩萨种性的相貌,简单的说就是菩萨内心产生增上惭愧,这个是最重要的关键点。惭愧这句话我们简单的说一下。惭愧心的栽培是我们有志于持戒的人最重要的观念,一个人没有惭愧心,你怎么说你能够持戒呢?惭愧心的生起在唯识学上有三种力量,三种方法可以生起惭愧:
第一个是自增上,自增上惭愧,就是说你内心当中,你自己有一种想要离苦得乐、想要希圣希贤的一种愿望,你自己有一种想要让你的生命进步、要离苦得乐、要增上的一种愿望。一个人自甘堕落,谁也没办法的。所以自己要有一种想要增上的愿望,这个叫自增上。
第二个是法增上,你有这种愿望,你对佛法的真理要了解,当然佛法真理基本的观念就是业果,你要思惟「这个世间上快乐跟痛苦都是由业力所决定的」,所以你不希望你的生命有痛苦出现,你就必须要避免造作罪业;你希望你的生命有安乐的果报出现,你就应该去修善。所以这个法增上就是你彻底的了解到这个罪业的过失、善业的功德,所以你对这个罪业特别的厌恶、对善业特别的好乐,法增上。当然这个是透过佛法的学习、思惟,而产生一种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