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心在内心当中完全没有障碍,你什么东西都能够布施了,这个时候你就布施度圆满了,是这个意思。
(二)布施差别
前面是说明布施的体性;以下我们根据《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开展出施舍心的差别相貌,有一个问答:
问:云何菩萨施波罗蜜多种性相?
什么是菩萨布施种性的相貌呢?以下回答,先看总说:
答曰:谓诸菩萨,本性乐施:于诸现有堪所施物,恒常无间性能于他平等分布。心喜施与,意无追悔。
就是说这个人「本性乐施」,他的个性欢喜把他的东西布施给他的朋友、或者是需要的人,不必任何人的教导、也不必别人强迫,他的本性就有这种习性,这个就是菩萨布施种性的相貌。他在布施的时候要依止三种心情:
第一个「于诸现有堪所施物,恒常无间性能于他平等布施」。
这点很重要,一个成就布施种性的菩萨,他在布施的时候内心是平等。所以蕅益大师在批注《菩萨戒》的时候强调:我们亲近善知识应该有所简别,亲近善知识不能平等,因为我们应该要知道什么是有正见的善知识、什么是具足邪见的恶知识,应该要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所以亲近善知识要简别。但是布施不可以这样,你不能够拿了一大堆菜说「我这些菜只供养这个道场里面持午的法师,不持午的不供养、不能吃这些菜」,这样不可以,布施不能简别,你在供养僧众的时候不能简别,因为你这个平等是随顺于佛性,这个时候你的心量广大,招感的果报才能够广大,不管你布施多少,一定是要平等、平等均布。
第二个「心喜施与」
这一点也很重要,你在布施的时候要起欢喜心。比如说你今天去做一个厨房的工作,这个厨房的工作谁都不想做,劳心劳力、又被人家埋怨的。假设你今天用欢喜心去做,跟用烦恼的心去做,这两个果报是不一样的。你用欢喜的心去做一个善业,你得果报的时候,那个果报非常顺利,你从小出生的时候就生长在王永庆的家庭,很自然的去继承这么大的财富,这个果报得来非常自然;你今天布施的时候心不甘情不愿,但是你也去做了,内心烦恼重重,你得果报的时候就会障碍重重。有些人得到财富是继承家业,你不是,你是白手起家,白天工作八个小时、晚上加班(哈哈),辛苦的工作而得到财富,你得到这个财富是诸多辛苦、诸多障碍。为什么呢?这个世间上是非常公平的,因为你因地造业的时候跟他不一样,他欢喜,你不欢喜,所以他得果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