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爽她阿父这种方针,打又不打,怂又不怂。
就非得周旋那么多没必要周旋的事情,直接干他们很难吗?
事后来说,当时他们李家起兵,干到长安去,那么长安三屠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就不会有三批军阀先后入主长安,对长安的百姓烧杀抢掠。
结果李瑾只是起兵拥护了楚世昭,表示楚世昭不是这样的人,然后就驻兵在晋阳不动了,也没去长安。
要是能提供兵力,全力去拥护楚世昭,这是有概率将局势反败为胜的。
而且真拥立成功了,楚世昭后续继续表现出惊人实力,他们李家在史书上,仅此一战就能奠定地位。
上史书,有列传的机会你不上。
非要被楚世煦逼到大家都是反贼这个身份上,你才乐意?!
李凤宁觉得自己在现实之中,怎么说也要办点事,至少从阿父手里接管几千人的兵权,真要是再发生这样的事情,阿父不帮的,我来帮。
富贵险中求的事情,凭什么不做。
现在的李凤宁就是纯粹的坐牢模拟器了。
晋阳的基本盘丢了,她的两个弟弟全都在乱局之中被蒙古人所杀,阿父一蹶不振,南渡以后,再也不问战事,日夜借酒消愁。
李家沦落到了没有兵权,也没有政治身份的白身之地,躲在江南避难。
事实上,现在李凤宁去找楚世昭,估计还能为他父亲要个一官半职,但是李凤宁着实是拉不下这个脸。
办事的时候,你是一点都不顶事。
怎么好意思的。
这次模拟推演,是李凤宁对于权力最渴望的一次,要是她当时能手握晋阳的兵权,局势就不可能是这样的。
楚世昭这次模拟推演打的那么艰难,也是本该是能够完美形成掎角之势的凉州系和晋阳系没能为楚世昭带来收益。
但一想到桓奕也没什么用,李凤宁就宽心了不少。
不怕自己没用,就怕别人比自己有用。
李氏没能帮上楚世昭的忙,李凤宁已经觉得自己很没用了。
桓氏直接拖后腿,那是让李凤宁当场笑出声了。
桓节就属于帮了,但没完全帮,把楚世昭接了过来,又不给楚世昭实际权力,搞得楚世昭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来,只能离开凉州。
后面自己还被一个地方军阀掀起的叛乱给干碎了,诱发了长安三屠的第二屠,根本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个真不是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