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世昭彻底掌权的时候,桓节的凉州军团也是独立的第三方军团,楚世昭可以调度,可以命令桓节出兵,但指挥权是在对方的手上。
所以,楚世昭现在只能给桓节标识一个‘内奸’的身份,他可以帮楚世昭,也随时可能跳反。
故此,楚世昭不能将希望抱在桓节身上。
这场主动出击的战役,最主要的战场,最关键的地方,仍旧放在武振这一路中央军的身上。
傍晚悄然来袭。
武振在长安的校场上誓师,楚世昭这一次是以宗室将领的身份安布在了诸部将领之列。
在武振清点各部将领所在的主要攻击路线,安排主攻方向时,楚世昭这一部安排的位置,还是比较靠后的位置。
武振这样安排,其实是对楚世昭最好的保护。
前线的部队奇袭成功了,打开了缺口,楚世昭这边的末路军就是最佳获取军功的位置,受到伤害最小,最容易混到军功。
奇袭出现了意外,楚世昭这边的末路军也可以立刻退到城中,保持编制,而楚世昭作为亲王也不会因此战死。
这样的做法,不仅是稳妥起见,也是保全自身的最好办法,战事打赢了,楚世昭战死了,武振还是会倒霉。
楚世昭倒是不在意武振对他的轻视。
毕竟楚世昭最早对出城迎击的主张是秉持反对意见的,在这一战上,他是少见地保守了一次。
无论怎么说,在模拟推演里已经验证了这么打很容易出问题。
现在楚世昭既然阻止不了,那就打呗!
他本身就是最主张战斗的一派。
只是楚世昭经历过的战争太多了,也看过太多将士的牺牲,见过了太多将士的家属涕流满面的画面。
所以,像这种冒着极大风险,得不偿失的战事,楚世昭不想将士兵的生命当成谋取晋升之位的垫脚石,行走的军功。
在武振义愤填膺的誓师宣言过后,大周王朝的将士们大多受到了鼓舞,准备迎接这一场捍卫长安的战事。
校场上摆上宴席,武振提前向将士们发放接下来三个月的军饷,每个人都补上几斗米,来补贴家用。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楚世昭静待着时间的到来,武振亲自走到战鼓的旁边,富有节奏的敲击声由他敲起。
长安的吊桥放下。
整个长安的部队如翻滚的海潮,一点一点地涌出城外,楚世昭神情严肃地目视前方,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