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又命郭忧来监督此事务。】
【诏下之后,遇到豪强势力的愤慨抵制,多地有起兵造反的意思。】
【晟武十二年五月,郭忧出身寒门,他自己读书的时候,就吃过了很多的苦头,他深感百姓疾苦,于是大力主张楚世昭丈量土地的策法,然而在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行楚世昭的策令时,郭忧路遇‘匪寇’,随行的上百位将士和郭忧都不幸被杀。】
【帝,大怒。】
【文俞亦惊撼无比,后流涕痛哭。】
【虽然文俞和郭忧向来不和,但主要是主张的策略和大局并不相同,但二人的初衷都是为了治国,修身,平天下而来。】
【文俞更是极为支持楚世昭对土地政策的整改,可是谁能想到,在乱世之中南征北伐的时候,郭忧没有死,论功行赏,该安享太平的时候,郭忧却为了楚世昭的政改.而死于一场非命之中,这是何其悲惨的事情。】
【晟武十二年六月,楚世昭亲率了平定天下的中府军,他将青州的流寇一扫而空,当地为非作歹,试图起事反抗土改之策的豪强全部处死。】
【那些人大多都认为晟武帝乃是仁慈之主,惹下大事,法不责众,若是晟武帝真的怒极,只要及时投降归顺,表露自己的态度,他定然愿意纳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是谁能想到,楚世昭亲临青州,将那些大大小小的豪强大族,确定有造反忤逆嫌疑的人,通通处死,而他们的家眷虽然免受其难,但三代以内不许从政,更不允许与有官身的士族联姻。】
【青州由此震怒,那些豪强的家眷们同样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处罚,他们利用邻里邻外的关系,以及各家交好的世交,妄图再度掀起战火,意欲顽抗到底,却被民众告发,堵在乡里的土堡不能出。】
【晟武十二年七月,楚世昭下诏,三年之内,所有青州之地的科举之士,皆不取。】
【盛怒之下,更是斩杀青州不忿豪强多达万人。】
【晟武十二年八月,楚世昭不接受百官的谏言,强硬地准许郭忧入庙合祀,配享太庙,侍奉他的左右,以示自己对郭忧功绩的肯定。】
【而在收殓了郭忧的尸首后,楚世昭亲自出长安,以天子降阶的态度为其抬棺,望向郭忧的尸首时,楚世昭放声哀哭,这让随行官员无不落泪。】
【晟武十二年九月,楚世昭下旨,他调遣蓝殊携将士三万余众,前往总督青州一带,若有不从者,准许蓝殊自便擅为,彰显国法之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