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他们"杀良冒功",有违天和,还有人为魏国公徐弘基"鸣冤",认为天子的惩处过于严重了。
但不管怎么说,本应秋风瑟瑟的九月,却因为天子的一系列举动而重新"热闹"了起来,京中书院的士子们也是群情激奋,争执不一...
在各式各样的声音之中,竟然还有人大言不惭的提出"迎回东林",声称倘若"东林"入京辅政,大明必将更上一层楼。
不过"东林"的诸多劣迹依旧历历在目,如此声音并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便是淹没在一片唾骂声中。
毕竟东林在位的那几年,朝廷可谓是"内忧外患"不断,外有女真鞑子咄咄逼人,内有西南土司犯上作乱。
与如今大明的情况一对比,高下立判。
...
...
与喧嚣异常的茶楼酒肆不同,今日虽是"休沐",但长安大街上依旧门可罗雀,各家府邸都是大门紧闭,至多有少许几个家丁在来回梭巡。
而当今内阁首辅李国普则是身着一身常服,屏退了府中的家丁下人,眼神复杂的坐在府邸深处的花园之中,与今日天不亮便来拜访自己的"同僚"相对饮茶,表情很是凝重。
"元辅",沉默少许,年过六旬的次辅刘鸿训缓缓开口,目光中满是忧虑之色:"这东林怕是贼心不死呐。"
"近些天,北京城中的流言蜚语可是此起彼伏,令人烦不胜烦呐。"
虽说以他们这等身份,完全不用计较被寻常百姓"追捧"的流言蜚语,但近些天城中言论的"风向"着实转变的有些快,令得曾经经历过"国本之争"以及"众正盈朝"的刘鸿训都是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趁着今日休沐,次辅刘鸿训连忙是来拜访与自己同朝为官多年的"老友"兼同僚。
听得此话,首辅李国普本就阴沉的脸色又难看了几分,轻轻点了点头,但却依旧没有做声。
似他们这等沉沦宦海多年的老臣,对于这些"流言蜚语"最是敏感不过,甚至可以说饱受其害。
自万历末年开始,"流言蜚语"便成为了东林读书人的惯用手段,并借此排除异己,不知有多少胸怀抱负的臣子被迫辞官回乡,黯然离京。
"元辅,这些人可不会甘心呐.."
"他们为了能够重回京师辅政,就连通敌这等恶劣的手段都能使出来..."
嘶!
此话一出,沉默不语的内阁首辅李国普便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