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婆子那里更不缺各种赞美之人。
反正,老周家人都笑眯眯,只有王氏冷着一张脸,像是谁欠了她八百万没还似的。
在衣袖里,把手帕子都快拧烂了。
然后,周老汉高兴之下,大手一挥。
“老婆子,晚上摆几桌喜酒,请大家伙儿一起来吃个饭,替我们家老四庆祝庆祝。”
“好嘞!”周婆子满口应下。
王氏衣袖里的帕子,滋啦一声,撕成了两半儿。
……
周琅高中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十里八乡。
那谁?那个卖豆腐的老周家,又出了一个红案童生呢?
以前就出过一个,现在又出了一个,他们家的祖坟都冒青烟了,有人真正地见到过,那青烟了老浓了。
听说买他们家的豆腐吃了,娃儿会读书呢,人也会聪明好几分呢。
真的哒!那我要去买点回来吃吃……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
无所不知。
……
龙泉镇的龙泉学堂里,也挂上了大锦旗。
童生红案之乡。
好多学子们,闻讯从四面八方相邻的学堂里转学过来。
说龙泉学堂有灵气,专出童生红案,好多学子们认为自己屡考不中,就是差了那么一点灵气与运气。
转了学过来,吸取一下龙泉学堂的书运,再与童生红案们近距离接触接触,偷学一下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的。
龙泉学堂因为出了两童生红案,已经不言而喻,是方圆百里内的第一镇级学堂了。
针对别镇别县转过来的学子,龙泉学堂直接多收了寄宿费,转学费等,收入进账是大幅度提升了。
教室不够用?没事,自然有那有钱多金且注重孩子教育问题的财主与员外们家捐款,连夜就新建教室。
夫子不够用?没事,重金聘礼有学识之士,秀才都不要了,最低门槛都是举人的要求了。
……
等周琅再次去学堂的时候,夫子把他的座位都给调到最前面去了。
与周启南并排坐了。
还美其名曰,叔侄俩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对他寄予厚望。
这些都不提了。
只是周琅没在学堂里待上几天,又跑回家去,帮周老汉种田踏水车去了。
夫子一腔热情,付诸东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