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走了进去。
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后,程行将自己的英语书给拿了出来。
数学已经重新复习的差不多了,接下来该复习英语了。
因为现在都已经5月26号了,距离高考还有十天左右的时间。
他刚拿着英语书背了一会儿的英语单词,陆陆续续便有更多的学生走进了教室。
要知道,此时才五点四十多一点,平时除了他跟姜鹿溪外,是没有什么学生会来的,但在这距离高考最后十天左右的时间里,早上来的早的学生便越来越多了起来。
到了现在,五点五十的时候,基本上就能来一大半人,六点钟之前,人就能全都坐满。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就连赵龙都会来上早自习了。
这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凝重氛围感,已经在此时席卷了整个安城一中。
甚至于不只是安城一中,而是整个中国所有的高中。
在11年,许多家庭的孩子都没上过幼儿园,都是从一年级开始上学的孩子来说,从六岁开始上学,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就全看这一役了。
胜了,便能跟许多人拉开差距。
在这大学生还没有像后世那么卷的今天,大学毕业后还是能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的。
败了,许多人就得流入工厂,做着日复一日,累且辛苦的流水线工程。
就在三年后的14年,在富士康打了许多年工的现代诗人许立志,在写下了那首《我弥留之际》后,从深城龙华一座大厦的17层跳楼身亡,终年24岁。
纵观许立志的诗,因为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他的诗并不算多么出彩,但却是那个时代所有流水线工程所有进厂打工人的心声,他的诗里,每一句都在书写着枷锁二字。
所以可能文化创作是这世界上最不分高低贵贱的事情了。
没有高低贵贱,只有是否能写进人的心里里面。
文人的笔与文章,很多时候,本来就是为了发声用的。
当然,大学并不是惟一的出路。
程行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像程行那样有那么好的运气,又有多少人能像程行那样,为了能稳住自己获得的那一点小运气,而去加倍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许多人离开校园,就很难再跟书本打上交道。
学习或许改变不了什么命运,但知识一定可以。
到了六点的时候,郑华走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