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磐和李彻密谈了半个时辰,这才离开奉王府。
至于他们谈了什么事情,无人知晓,连李彻身边的秋白都不知道。
送走常磐以后,李彻便命令秋白封了府门,闭门谢客。
自从回京以来,自己就没闲着,出的风头已经够多了。
无论是按照庆帝的意思还是自己的想法,李彻都需要暂时蛰伏一段时间,不能太崭露锋芒。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除了燕王偶尔来找李彻闲聊,李彻没再见过任何人。
每天的日常就是窝在府中,看庆帝送给他的那些书籍。
李彻深知自己的短板所在,虽然有着来自前世的学识和思想,但对很多事情都是杂而不精。
而对于这个世界的学识,也就是经史子集,更是一个门外汉。
前身虽然也读过书,但他对这些东西的了解也不深,传到李彻这里也就有一些很浅显的理解。
如今好不容易闲下来了,李彻开始恶补这方面的知识。
庆帝这便宜父亲真是大方,送给自己的书籍很多都是孤本,还有一些皇室私藏。
儒家的经典有没有用?
李彻觉得,肯定是有用的。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古代那么多名人志士,都是从小受儒家文化熏陶。
王阳明龙场悟道,创心学,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而他初始也是研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岂能说读书无用?
至少读了这些书,李彻就有了和高质量人才相谈的话题,那些读书人才会多看自己一眼。
若是目不识丁,不分孔孟,即便他人会因为自己的身份而面上尊敬,心中也是不屑的。
而在李彻苦读的同时,四方馆的风波不仅没有停歇,反而愈演愈烈。
最开始弹劾李彻的主力,还只有礼部官员。
而在李彻在奉王府门口怒斥前来巴结的官员之后,那些见风使舵的小人也加入了讨伐李彻的队伍。
太子党、秦王党、楚王党见到这个绝佳的机会,憋着劲开始发力,趁机参李彻一本。
弹劾的内容也从单纯的殴打使节,发展到了纵兵毁关、败坏朝纲、擅自招兵、阴蓄大志。
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竟是被一股脑翻了出来。
他们本想找到李彻贪赃枉法、祸害百姓的证据,但手下探子连山海关都出不去,上哪去收集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