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针对短节目的a跳之外的单跳,特意规定了“困难的、立刻的”衔接进入,才能算是goe的加分。
但问题来了,什么是困难的?什么算作立刻?
如丛澜那样一个步伐后转身一秒两秒就起跳,还是跟普遍的选手们一样,步伐后有一长段的距离准备?
要么给时间限制,要么给距离长度,只给一个形容词是什么鬼?
于谨:“认定太模糊了。”
根据isu以前的行为,他现在对这些操作余地很广阔的新规则,感到满满的不安。
丁教练:“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要砍衔接。”
褚晓彤的衔接不少,她的滑行技巧提升得很快,现在在skatgskills这项p分中也会得到不少的分数。
但这次p分五项都有了新的改动。
有关转体步的规定提到了ss里,还对单足和双足有了要求,如此一来要是有人双足步法太多,ss就不会得到高分。
故而,也使得这个单项变得更精细。
好多人都说p分改得比较好,方向对了,让节目会变得更好看,不至于为了塞衔接导致节目过满没有留白。
可是,量化的标准被取消了大半,新增的基本都是感性的。
于谨苦瓜脸:“满满的恶意。”
他们不怕改规则,怕的是改了以后裁判不照着执行,也怕有章可循的内容被改成了宽松任由解释。
——最终解释权归isu,别名“你听我给你瞎编”。
丁教练:“衔接太多?丛澜的节目,谁会嫌多?”
不过就是基础没打牢的人,为了编排达标而塞进去了不适合他的东西,导致表现得跟猴子一样。
于谨:“还有提议,说让goe改成11个,疯了吗?裁判权限增大是好事吗?”
他可不看好!
一教练:“还有提议9个的。”
反正就是正负3的范围改成4和5。
丁教练吐槽:“不会提意见可以不提。”
于谨:“我比较满意的是裁判不匿名了。”
之前也能知道谁在打分,可最后的细节还是不太清楚的,这次直接取消了裁判匿名制,以后就能直接看到姓甚名谁来自何方给了什么分数。
于谨认为,很有利于选手去寻仇(bhi)。
丁教练等人表示赞同:“也就干了这一件好事儿。”
于谨:“堂溪进运动员委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