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为何这么低薄的俸禄,依旧让能天下人趋之若鹜?”
“因为很多官员根本不靠朝廷俸禄。”
“他们的更多收入,来自于家庭的经营性收入,例如田地、房产出租,还有一些纺织等。”
“这些官员本质上就是地主。”
“除此之外。”
“大明官员在田地经营一类的基本收入中,通常又会借助朝廷赋予他们的优免特权,从中额外获得优厚的回报。”
“按照大明的制度规定,凡是两榜乡绅,无论官阶高低及田之多寡,决无签役之事。”
“乙榜举人,视其官位之崇卑,多者可免二、三千亩,少者亦达千亩。至于贡生出仕的官员,则根据其官位,多者可免千亩,少者不过三、五百亩,亦或者免徭役。”
“而今天下科举才刚开始,等到日后,这些中榜举人成云,天下自此进入大兼并时代。”
“如今大明立国已近二十载。”
“各种乱象接踵而至,就如汉唐一样,都面临着削藩之事。”
“削藩在历朝历代都很难。”
“西汉景帝削藩,引发了七国之乱。”
“唐代历次削藩,却因为中央朝廷无力,根本解决不了,最终拖垮了大唐。”
“而大明要削的藩,跟汉唐不一样,汉唐主要是军事,而大明主要削的是经济上的‘藩’,还有就是士人的‘特权藩’。”
朱元璋目光一凝,眼神变得锐利。
朱元璋目光微阖,眼神变得深邃。
削藩。
这两个字很重。
而且他从来都不觉得大明有‘藩’。
他的确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了各地,但无论是秦王、晋王,他们手中的兵权都不多。
而且他吸取了汉唐的教训,只给兵权,并没有给地方的经济权,这也意味着,秦王、晋王等塞王,除了朝廷下令北伐时能有充足补给,其余时候基本就只能趴窝。
夏之白说的这个经济‘藩’跟士人的‘特权藩’,倒让他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你给咱仔细说说这藩的事。”朱元璋道。
夏之白道:“经济上的‘藩’,所指的其实很明了。”
“江南。”
“江南目前经济太繁荣了。”
“各方面都能自给自足,因而即便没有北方,依旧能过的很好,甚至北方在南方人眼里,就是累赘负担。”
“加上江南地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