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做事,也不担事,只需要迎合上面。”
“甚至于这些人把官商勾结,或者把权力寻租得来的钱,积极的献上一部分给朝廷,借此让自己平步青云,卖官鬻爵的事,在大明都是明码标价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群得不到朝廷任何支持的官员,就空靠着那里背诵《大诰》,就指望着天下太平,指望着水旱两灾不会发生,陛下认为真的可能吗?”
“当然。”
“陛下对大明的官员是有要求的。”
“要求他们要自己主动献上家业,借此来助力大明地方稳定。”
“因为在陛下看来,能让他们献上自己的家产,已是陛下给予的莫大恩赐。”
“但这种人有多少?”
“大明就靠这些凤毛麟角来治理?”
“就算真有人愿意毁家纾难,在朝廷拨款无力的情况下,积极兴修水利,积极的改善地方环境,但这些功绩,又有多少能上达天听,落到陛下耳中?他们又有多少人能得到提拔。”
“只怕在陛下心中,这是大明官员该做的。”
夏之白冷笑一声,漠然道:“我不知道陛下看了这么多史书学到了什么,但从陛下身上,我却是看到了一点,陛下读书但根本不愿吸取教训,陛下看来,历朝历代都是因不积极解决问题而败亡的,因而大明不一样,大明是积极的去解决。”
“只是大明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粗暴。”
“就是杀!”
“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质是在掩盖问题。”
“并不是在解决问题。”
“而且大明本身也解决不了。”
“因为体制决定了。”
“任何提出解决之法的官员,在陛下眼中都是奸臣佞臣,都是在挑战陛下的权威,在质疑陛下打造的万世之基,陛下只想听自己想听到的,早就不是那个从谏如流的‘大帅’了。”
“掩盖问题最终只会把问题暴露的时间延长,但天下还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当这些问题一个个盖不住的时候,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大明又能靠谁去解决?靠这些善于揣测上意的官员?还是靠问题自行消失?”
“都不行。”
“积重难返之下,谁都解决不了。”
“只能推倒重来。”
“这是历史的必然。”
“陛下费尽心思打造的制度,其实早就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