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要将盐价抬高。
北平是一个大城,盐价尚且压不下来。
其他地方自然会更高。
北方人口太少,商品经济不发达,注定会抬高价格。
夏之白道:“除了盐,只怕其他粮食衣物等,也会比应天府高不少吧。”
黑娃点点头:“是啊。”
“就那种次点的葛布,一尺都要五六文了。”
“应天府也就三四十文。”
“这差太多了。”
“像是好一点的绢一匹,更是三四两银子。”
“这哪是卖布啊,分明就是要卖人命,这布能卖出去就见鬼了。”
黑娃忍不住吐槽了几句。
夏之白笑了笑,大明可没有什么‘穿衣’自由,绝大多数家庭,甚至一家人共穿一件衣裳,很多时候都是谁出门谁穿,因而大街小巷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女子,或者一个半大少年,穿着一件不合身的衣服。
至于布店的布,就不是卖给穷人的。
那都是兜里有了闲钱,或者是家庭阔绰的,才会琢磨怎么穿衣打扮,就目前大明的情况,像丝绸等锦衣,多是有权有钱的官员、地主买了,至于百姓,唯有嫁娶的时候,才会舍得忍痛买一点。
不过大多还是自家织的。
黑娃又给自己添了碗凉茶,一双黑眼珠滴溜溜的看了眼四周,低声道:“夏大哥,你是不知道,我在那些绸缎庄子外的时候,可是看到那些掌柜的,里面全都穿的丝绸衣服,这要是在应天府,这些人早掉脑袋了。”
夏之白哈哈一笑。
大明的确禁止商人穿锦衣绸缎。
但私底下又怎么可能禁的了?哪怕是明面穿着粗布衣裳,里面的内衬也多是绸缎。
这些事地方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连朱元璋自己也是。
这一点,夏之白倒也知道原因。
就跟后世禁止‘炫富’一样,天下百姓都过得苦哈哈,结果一群地位低的,天天穿金戴银,这让百姓看了怎么想?
“米价呢?”夏之白问道。
黑娃将茶碗放下,丝毫不顾及形象,直接用手擦了擦嘴,道:“一石米差不多九钱银子,比应天府要高一钱。”
“一石米差不多一百二十斤,九百文有些高了。”
夏之白低语,虽说谷贱伤农,但谷贱不贱,根本就跟百姓没什么关系,因为决定价格的不是百姓,而是官府跟收粮的商人,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