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大学、属于数学实验室、属于他们许青山团队自己的数学科研框架教育的全著后,主动请缨来帮许青山做基础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金晶也曾经在法国巴黎高师做过一段时间的博士后工作,某种程度上来说,她还是刘若川的前辈。
至于方云海,则是跟着刘若川一起研究和制定研究团队的组织框架,包括人员预分配和实验室日常分工、特殊分工等管理工作。
只有李广直眼巴巴地在等许青山给自己安排任务。
还好,许青山没有忘了他,他让李广直去稍微检查检查王隗和薛雪情的基础薄弱项,为丢番图和p进打好基础。
这二者李广直有所涉猎,但并不算特别精通,好在应付两个初学的博士生还是做得到的。
这小小的研究团队就这么有条不紊地运转了起来。
江浣溪和佟童再来的时候,都感觉有些惊奇,几个人就能把一个研究团队实验室撑起来的感觉,颇有一种一将胜过千军万马的气势。
最主要的是正常来说,学校里面的各种研究所、实验室,由于平时的研究工作都比较枯燥,而且研究生涯比较漫长,很多人都是冷板凳一坐十几年,所以在实验室里往往都会缺乏一些激情和生机。
有时候经常能够在实验室去食堂的路上看到那些表情行将就木的研究人员,那就是典型。
可是在许青山的实验室里,他们看到的是每一个进来的人脸上都充满着活力。
虽然工作节奏不慢,可没有人感到不满。
而许青山也收到了来自京城大学信科中心那边的戴维斯教授他们的喜讯。
虽然上次许青山调整了实验室研究团队架构的问题,把那些女研究生们丢到楼上去当小外包工。
可戴维斯教授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见。
他们一个个都在忙着,把自己项目组的论文成果投到更好的顶级期刊上去。
都已经忙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开始逐步显现出好的回馈了。
杰西卡·戴维斯教授他们组的论文,关于波达操纵的复杂性和算法问题,成功地通过了全称为《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的TPAMI初审,并且在复审的独立审查中,得到了小修的建议。
这意味着这篇论文有很大概率能够通过审核。
按照时间来看,预计下半年年底之前就能够成功上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