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看了眼告示,低声对长孙无忌说道。
长孙无忌微微点头。
当初太子在讲武堂,就是推行简体字。
现在估摸着整个辽东,都用的是简体字。
“大伙可都听好了,这政策可是太子殿下为咱老百姓着想啊!只要咱们肯出力开荒,这地就是咱自己的,还能传给子孙后代。太子殿下真是咱的大恩人呐!”老者激动地说道。
“是啊,以前咱想都不敢想能有自己的地,现在可好了,只要肯吃苦,好日子在后头呢!”一位年轻的后生附和道。
“可不是嘛,太子殿下一来,咱们再也不用受那些贵族的欺负了,官府也变得公正清明。咱们可得好好干,不能辜负了太子殿下的一番心意。”另一位中年妇女也感慨万分。
“他们在说什么。”
长孙无忌对随行的译官问道。
译官翻译道:“他们在歌颂太子殿下。”
翻译官把高丽百姓们的话,一句句翻译过来。
听完后,长孙无忌很是感慨,心中不禁对太子李承乾在辽东百姓心中的声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暗自思忖,太子在辽东的所作所为,不仅赢得了百姓的民心,更将他们的利益与自己紧紧捆绑在了一起,这等手段,着实高明。
然而也注意到,因前方与百济的大战,不少青壮年男子被征召入伍,导致田间的劳动力明显短缺。一些家庭只剩下老弱妇孺,劳作起来显得颇为吃力。
长孙无忌一行人继续赶路,途中遇到一位正在田间劳作的老妇人,她身形瘦弱,却仍在艰难地挥动着锄头。
长孙无忌见状上前,同时与老妇人交谈起来。
“老人家,您这年纪,干这么重的活,太吃力了。家里的年轻人呢?”长孙无忌关切地问道。
旁边译官则帮忙翻译。
看到是汉人,老妇人并没有害怕的情绪,反而有些热情。
直起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回道:“我家儿子去前线打仗了,家里就剩我这把老骨头和儿媳、孙子孙女。虽说累点,但为了能多开些荒地,给子孙留下点家业,再累也得干呐!”
旁边赵平听完译官的翻译,不由问道:“您就不怕儿子在前线有危险吗?”
老妇人眼神坚定地说:“咋能不怕呢,但这是太子殿下的命令,太子殿下为咱百姓做了这么多好事,咱不能拖后腿。”
“再说了,大伙都知道,只有跟着太子殿下,咱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