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操着各地口音的商人往来不绝。崔祐熙没有丝毫怯懦,他带着最有特色的货物上岸兜售,又用赚来的钱财采买大唐的丝绸、瓷器、茶叶。一来一往,他的财富如雪球般越滚越大,不出几年,就在长安的商界站稳脚跟,还牵头组建起海东商会,为远在异国的百济商人遮风挡雨。
常年在大唐生活,崔祐熙深知朝堂风向对生意的关键影响,也常与大唐达官显贵应酬往来。
原本扶余隆是不知道他的,毕竟崔祐熙在长安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娶妻生子。
但通过其他百济商人,听闻了王太子扶余隆前来长安后,崔祐熙敏锐的嗅到了商机。
只是崔祐熙清楚,若毛遂自荐,平白矮了一截。
所以打听了王太子扶余隆的困境后,转而让人委婉的告诉扶余隆,自己这边或许能帮到他。
果然,听闻自家国内商人在长安颇有人脉的情况后,扶余隆也顾不得自己王太子的颜面,立即赶来海东商会。
海东商会大堂内。
这里地处长安繁华地段,府内雕梁画栋,奇珍罗列,尽显奢华。
扶余隆虽贵为百济太子,可身处这陌生又华贵的环境,仍不自觉地流露出几分矜持,步伐沉稳缓慢,眼神内敛,举手投足间尽显谨慎。
这时,崔祐熙身着锦袍,匆匆而入。
见到扶余隆赶忙躬身作揖行礼:“王太子殿下久等了,小民来迟,还请恕罪。”
扶余隆微微颔首,抬手虚扶,语气淡淡:“起来吧,崔公客气了。”
说罢,便自顾自地在主位旁的檀木椅上落座,脊背挺直,坐姿端庄,双手规规矩矩地搭在扶手上。
商为贱籍,不仅是大唐,在百济也是这样。
虽说有求于人,但扶余隆却又有些放下不身段。
崔祐熙直起身,脸上笑意不减,余光却不动声色地打量着扶余隆。
拍拍手,婢女鱼贯而入,将新沏的香茗与精致糕点摆上桌。
等一切安排好后,这才开口道:“王太子殿下屈尊莅临,必是有所要事,若有在下能效力之处,还望殿下直言。”
扶余隆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滚烫的茶水入喉,他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又很快恢复平静,搁下茶盏,缓声道:“崔公在这长安城中浸淫商道多年,人脉宽广,我初来乍到,诸多事宜不太顺手,听闻崔公愿伸援手,特来拜会。”
话语间滴水不漏,并未透露太多。
百济投降大唐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