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
但那时张居正、高拱、李春芳都想着,自己也是翰林出身,自己是从翰林过的河,不能过了河就把桥给拆了。
这时看到翰林们的表现,高拱的评价只有,“公若渡河,公竟渡河。”
翰林院这座桥,通往的不是彼岸,而是深渊。
张居正转头望向胡宗宪、李春芳,问道:“汝贞,子实,你们的想法呢?”
“我附议次相所言。”胡宗宪不假思索道。
他不是翰林出身,但在恩师严嵩执掌国柄时,却遭过不少翰林和翰林出身官员的讥讽,新仇旧恨,自然是支持废除翰林院的。
李春芳犹豫了一会,最终点点头,道:“我也同意。”
自此,由陈以勤提议,内阁集体通过的撤销翰林院奏疏呈入了玉熙宫。
不久后,玉熙宫给出了“照准”的朱笔御批,旨意来到内阁时,翰林们还在打呢。
但打了这么久,连个重伤都没有,胡宗宪看了一会就不看了,内阁近卫们就站在那里,个个腰里都挎着刀,过去抽一把砍啊。
没用的废物,连砍人都不会。
张居正在得到圣意后,便让内阁近卫出动,中止了无意义的打斗,扒去所有人的翰林服,撵出了宫禁范围。
……
日头还挂在天际,余晖透过窗棂,洒进政务堂中,到了散班时分了。
平时,张、高、胡、李总觉得光景过得太快,似乎刚进衙门,就到散班时刻,今日阁门外闹了一场,手头政务早早理完,便又觉得今日过得太慢,到了时间,散了个早班。
半年多来,内阁阁员几乎习惯了没白没夜随阁老当值的生活,突然的散班,不少人还有些不习惯,在同侪提醒下,才匆匆往家赶。
相府门前。
张居正的六抬大轿缓缓落下,管家张安连忙上前迎阁老回府,低声提醒道:“阁老,小心。”
张居正一愣,管家这句话,显然不是提醒他下轿小心,不由得抬起头,望见了道既熟悉又陌生的人。
那人倒也爽快,双袖一抖,拱着手就走了过来,爽朗笑道:“首辅大人,还记得老朽吗?”
这一口泰州口音,瞬间唤起了张居正的记忆,恍然道:“这不是何心隐吗?六年前,咱们在天寿山见过一面。”
何心隐。
当代阳明心学之泰州学派掌门人。
正德十二年出生,比张居正还要年长八岁,是大族出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