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俩大字。
正是《红岩》刊。
在渝市乃至于川省的任何一个单位,怎么会没有《红岩》呢?
有可能整个白天,这位也是在工位上学习和批判通俗文学。
“我是来投稿的。”余切扬了扬手上的手稿,“投的是《红岩》杂志。”
“投稿?”
对方楞了一下,语气不由得变得客气些许。
中国这个时候有两千万待就业青年,也即所谓的无业游民,他们大多有过无业游民该有的梦想,譬如,写小说出人头地。
但绝大部分人不会把梦想的第一站放在《红岩》,那是省级刊物。
这种表面的客气在看到余切确切的,工工整整遒劲有力的字迹后,终于认真起来。
他捧起纸,粗粗扫了一眼,摸回眼镜,吊在鼻梁处,看了几页被吸引住了,抬起头说,“同志,你要装订吗?你这个看起来是好文章。”
“麻烦你了。”余切说。
显然,《天若有情》的吸引力不错。
32142928
小时光恋曲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文坛书院】 www.1went.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m.1went.net,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