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乱老臣们的心,如此一箭双雕的计策,着实是厉害。
可太子也不是白给的,他显然是明白了这其中的计较,所以他选择推大理寺出来,让大理寺三位主官,承揽下责任,他自己则在后面坐观风云变化,只要让太子找到机会,他便会以雷霆手段出手,就像前些天灭掉高弘德的方式,是一样的。
太子,已经不是贞观初年的那个青葱少年了,他已经成长为了一个无冕的君主。对他来说,有冕无冕都不重要,大唐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了,所以他的一切决断都会从一个君主的角度出发。对于一个君主来说,没什么比朝廷稳固更重要了。所以,他在这个问题上,会非常的小心,不会牵连过多,也不会给任何人危及朝廷的机会。
说这个大侄子,李元嘉也是很紧张,他虽然是太子的叔父,但年纪不及太子大,小时候都是跟着太子屁股后面玩的。那时候,李承乾还不像现在一样,是个很随和的,对他们这些叔伯兄弟也很好。
现在呢,随着太子的威严逐步上升,诸兄弟叔伯犯错,落在他手中的态度,这都让李元嘉心有余悸。太子,不是他小时候认识的那个太子了。
房玄龄端起茶抿了一口:“那是当然,太子经历的事,都是你们没经历过的,自然与你们不一样。”
李氏皇族,需要一个年轻的领头狼,而太子已经成长为了头狼,这是陛下所愿意看到的。所以,他才会有这么大权力,陛下才会把朝政军务交给他。
李元嘉怕就对了,怕证明他没有野心,怕证明他能在新老叫交替的过程中完好无损。这一点,对李元嘉很重要,对他的女儿也很重要。
至于说,那些与太子作对的人,会有什么下场,房玄龄并不关心!大唐不会乱,贞观盛世得到了延续,国家河清海晏,百姓生活富足,这才是他这个风烛残年的老臣愿意用眼睛去看的。
“听说,太子引进了林邑国的稻子,在福州全面推广?”
“是的,前日朝会,太子郑重向诸臣解释了一下与林邑的这次不对等贸易。说是解释,但小婿看来,就是通知一声!”
一代人有一代人作法,陛下呢,喜欢把人揽在一起议论,大家出谋划策,群策群力。而太子呢,则喜欢开小议,弘文殿诸相、重臣议过了,就着手实行,根本不给普通臣工表达意见的机会,因此时常为臣工们诟病。臣工们都说,他需要的是听话、能干的官吏,而不是有智慧的臣工。
房玄龄淡淡一笑:“小规模的廷议已经够了,权衡太多,是很容易误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