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武乡县(今渭南大荔县)。
于谨就任华州刺史后,在州城华阴城内接管了刺史府后,就立刻领着一大票手下来了武乡县。
这可把武乡县长给吓坏了,武乡原本是个上县,上县的长官是县令,是七品的文官,有正品的佐官两人。
但是这位武乡县令的运气很不好,他到任华州后没多久,就因为关中长时间的动乱,武乡县的人口流失严重,从上县变成了下县。
下县的长官是县长,九品,不设佐官,
这位孙县令虽然官品没降,但是从县令变成了县长,变成了光杆司令。
后来华州一度被胡琛攻破,孙县长还算是尽责,领着武乡县内百姓死守县城三个月,耗走了围城的叛军。
在苏泽控制华州后,这位孙县长在当地官声还不错,工作能力还可以,就被留任了下来。
于谨这位新任刺史驾临小小的武乡县,孙县长万分的惶恐,生怕自己哪里不妥当,开罪了这位高平郡公身边的重臣。
好在于谨并不是来为难他这个小小的县长的,在于谨抵达后不久,武乡县就来了一支庞大的工匠队伍。
今天天气不错,孙县长跟随于谨,来到了黄河边上。
“州牧,这就是古渡口的原址。”
北魏不设州牧,但是地方官员依然会用州牧来称呼一州刺史,以显示对上官的尊重。
孙县长思来想去,认为于谨是来重建渡口的,倒是也做了不少的功课。
武乡县原本是繁华的上县,就是因为它对岸就是蒲津渡,这里是黄河贸易和交通枢纽,曾经县城里都是往来的商贾。
但是在北海王元颢担任华州刺史的时候,为了保障洛阳的安全,元颢下令拆毁了黄河西岸,也就是武乡县的渡口设施,从此在这里无法再停靠大船,只能通过民船渔船往来,武乡县就不可避免的衰落了下去。
孙县长也很激动,如果能够重建渡口,自己未尝没有从县长变成县令的机会。
可是于谨似乎对渡口旧址没有太大的兴趣,反而是站在黄河边上,看着流淌的黄河水,眺望黄河对岸。
而于谨带来的工匠,也都在黄河边上捣鼓着,他们拿出一些孙县长根本看不懂的仪器,嘴里说着孙县长听不懂的话。
一行人从大清早忙到了日上三竿,最后一名工匠站在于谨身边说道:
“于刺史,就是这里了。这里是最适合造桥的地方了。”
于谨连连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