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有周家庄的村民,还有不少从附近相邻村子赶来的人。
一位来自隔壁李家庄的中年汉子,满脸焦急,他的妻子捂着肚子,疼得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
汉子一边扶着妻子,一边不停地张望着诊所的门,嘴里嘟囔着:“这可咋整,俺媳妇疼了一晚上了,就盼着能快点轮到看病。”
本来以为早点过来,就能早点看上病,没有想到来到之后,诊所还没有开门,为了不得罪医生,只能是乖乖排起队伍来。
而且他觉得他来得已经够早,没有想到,有人比他还要早。
只能说是大家都是聪明人,都想着早点过来,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
两人走进诊所,只见屋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味。
一张破旧的桌子前,摆放着各种草药和简单的医疗器具。
周大秋将一箱放下,陈白术直接在桌子前坐下,然后开始接诊。
第一个病人是个发烧的孩子,小脸烧得通红,不停地哭闹。
陈白术先伸手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又翻开孩子的眼皮看了看,然后对周大秋说:“大秋,你来摸摸这孩子的脉象,说说你的判断。”
周大秋有些紧张地伸出手,小心翼翼地给孩子把脉。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犹豫地说:“师傅,我感觉这脉象有点快,是不是热症啊?”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但是觉得自己学艺还不精,所以看起病来,还是没有什么信心。
陈白术点点头:“嗯,你说得没错,这孩子是外感风热导致的发烧。不过,除了脉象,还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你看他的舌苔,发黄而且厚腻,这说明体内还有积食。治疗的时候,既要清热解表,又要消食导滞。”
说着,陈白术熟练地写下了药方,一边写一边给周大秋解释:“这味金银花,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连翘也有类似的功效,还能消肿散结;再加上山楂、麦芽,帮助消化积食……”
周大秋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点头,还拿出一个小本子,把陈白术说的要点都记了下来。
他知道自己的记忆力并不算很好,做不到那些过目不忘,只能是将东西记录下来,然后反复的读和记。
而且还要经常反复的阅读,不断加深记忆,才能将这些牢记在脑海当中。
陈白术看见周大秋,如此用功,心里还是挺高兴,虽然说,一开始是看在周益民的面子上,才会收下周大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