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梅那边动作很快。
没几天,就对外宣布了未来一年即将拍摄的新片名称,其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月亮与六便士》两部影片赫然在列。
string的读者们狂喜。
才刚刚品鉴过这两篇,就进入了影视化改编的阶段。
话说这也是好莱坞惯用的老模式了。
好莱坞大片的粉丝可能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
先是听制作公司说一个新片要上映了,然后因为某个宣传点开始期待这部影片,等了很长时间以后,终于等到这部电影上映。
不过说是很长时间,其实也没多久,相比于国内拍电影一个镜头磨蹭一天、一部戏光拍摄耗费一年的模式,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周期很快。
像是之前提过的《洛奇》,这电影一个月就拍完了。
没错,一个月。
还有像喜剧片《鸟人》,也只拍了一个月。
诺兰导演的《记忆碎片》,拍摄时间甚至不到一个月。
大概就只有个二十多天。
这边的电影行业已经完全实现了商业化。
就和工厂流水线一样,批量制作电影。
有利有弊吧。
这种拍摄模式效率确实高,但你也可以说对艺术不够尊重。
同样的,国内的拍摄模式,你可以说是慢工出细活,对艺术一丝不苟,也可以说是效率低下,任何一点细节都有可能要开会讨论,而且是翻来覆去的讨论。
但是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确实是由这种模式成就的。
而且在后世,国内的电影制作也转而开始学习这种商业化的模式。
也有例外。
比如某位导演。
人家演员满打满算就几分钟的出场镜头,他能按着人家的头让人家拍足足三年。
“你还要参与进剧本的创作中来?”米高梅公司的马克西姆在电话里问江弦说。
“没错,我想试一试。”
“你知道写过英文剧本么?”
“没有。”
马克西姆皱眉,“算了吧,江,据我所知,很多在美国攻读电影的人都尝过写英文剧本的苦头,你确定你要写么?”
“我又不是非要自己一个人写。”
江弦说,“马克西姆,我可以先写一个版本,然后再找一名美国的编剧来润饰,最终的剧本签署两个人的名字,以合作剧本的名义定稿,据我所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