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为什么仅仅看到水龙头里的水就会把“我”吓到昏厥?
并且会对侍者的一句话如此敏感?
结合名,以及开头的铺垫和暗示,聂华苓心里马上有了猜测:
这个“我”大概是经历了一场漂流,并劫后余生成功幸存下来。
嗯,这篇应该是倒序的写法。
把事件的结局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聂华苓的猜测马上得到验证。
江弦所写的,就是两层互为表里的叙事结构。
一位苦苦寻求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了一位花甲之年的老者有着一段极为传奇的经历,于是千辛万苦找到此人,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傅三明。
“傅三明住在爱荷华市,他身材矮小、瘦削,只有5英尺5英寸高。黑头发,黑眼睛。两鬓的头发全白了。他说话的时候美国口音里带有顿挫的中国声调,尽管不明显,但肯定有,就像空气中香烟的痕迹。”
傅三明是在京城长大的,他祖籍福建,父亲是一名清朝的官员,家境殷实,家住广善寺附近。
傅三明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家中有一名管家叫“吉叔”。
吉叔水性极好,据说光绪十九年,京城大雨,永定河、大运河、潮白河决口泛滥,洪水暴涨,傅三明父亲被大水冲走,吉叔跳进水里将他捞了回来。
吉叔试图教过傅三明的父母游泳,可惜是徒劳。
但傅三明很感兴趣。
[
吉叔不得不等到我来到这个家里,好找到一个愿意追随他的人。
在我达到游泳年龄的那一天——让妈妈感到苦恼的是,吉叔说能够游泳的年龄是7岁。他带我到河边去,让我伸开双臂,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然后他差点儿把你给淹死。”妈妈说。
]
尽管如此,整个童年,傅三明每星期都和吉叔到那里去三次。
到了13岁,傅三明已经可以响应水的召唤,能在那条河里游一个来回。
彼时正值晚清,1906年,出使归来的戴鸿慈、端方等人连上三道奏折,一奏军政,二奏教育,第三奏,上奏请慈禧修建包括万牲园在内的公共设施。
为取宠慈禧,清王朝采纳端方等诸位大臣的建议,并且立即付诸实施。
1907年,端方在出洋期间花三万两白银买下一批动物,包括斑马、花豹、狮子、老虎、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