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有无数粉丝买单。
对于电影学院的毕业生来说,要做到自带巨大的流量,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前面的那条路,也是非常艰辛。只有每个行当内的佼佼者才能够走出来。
即使是成功的当上了编剧,或者摄影师,或者电视剧导演和广告片导演,能养家糊口都不错了,有几个人是有余力向更高的地方走的?
所以,中国不只是学院派出身的商业电影导演少,而是本身学院派出身的导演就特别少。
他们不但内部竞争激烈,还要面临外部转行的作家、演员、歌手的竞争,所以拍电影的机会就更少了。
不管怎么说,国内的三大艺术学校,中戏、北电、上戏,在对演员的培养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
如果单纯从明星角度看,讲真,其实差不太多。
但是确实风格不一样。
中戏主要的培养方向其实是戏剧演员,颜值可能要求没那么高,但是声音和气场要求比较高。如果听到那个演员的台词功力好,声音底气足,舞台感比较强,简而言之就是正剧范儿十足,那中戏的可能性比较大。
比如宝国大帝、姜闻、胡军刘火华、梅婷、袁荃等。
北影培养的是电影演员,相对来说,对颜值的要求会高一些,但是对台词和声音的要求会薄弱一些。演技方向也是偏向电影呈现需求。如果碰到哪个演员颜值不错,演技基础也不错,但是声音的底气可能弱一些,甚至可能有些虽然不伤大雅但是较真儿起来确实存在的发音或者口音问题,那北影的可能性比较大。
比如蒋雯丽、蒋勤勤、苗圃、王珞丹、杨小狐等。
上戏其实也是培养话剧演员的方向,基本来讲跟中戏要求类似,但是差别是上戏的氛围不像中戏那么严肃(相对来说),比较注重个性空间。可能跟南北戏剧风格有关。所以上戏出来的人,通常个性会比较鲜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
比如焦晃、郭达、陈红、徐铮、宁静、郭京飞等。
既是导演又是影视公司老板,孟轻舟对业内的很多情况非常了解,一面闲逛一面想着和北电有关的影视演员,浑然不觉时间的流失;
直到天仙的电话打来,两人才前往会场;
因为北电把孟轻舟的位置放在了第一排,虽然是学校,但也有宣传的必要,如今公认的业界一霸孟轻舟,能来参加北电的校庆,这个噱头很有吸引力;
“你跑哪去了,人家周教授都找你好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