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中的一言,一边大声呼叫一边加快动作。
竹简上的墨痕越发缭乱,完全不成字体。
一旁的稚嫩小童咬着手指好奇的看着。
直到天幕里的一言翻过,男人还在埋头苦干,凭着记忆写完记载。
“阿父?”
稚嫩的幼童看着父亲。
男人看着只有自己能辨认出字迹的竹简,对身边的幼童道:
“迁儿,你要记住,我家乃先周室之太史也,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不绝于后世。”
男人看向天幕,眼中透出一丝兴奋。
“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我等太史公每到冠礼之后必壮游天下!”
“一是探寻,二是证实,三是碰撞。”
“借由对历史的记录和探索,了解理想的政治之道、人间秩序。”
“我们知道要用什么方式把错误彰显出来,把是非的标准定下来,并且懂得如何彰显一个人做的事情是对的、好的,另一个人做的事情是错的、坏的!”
“我们要在所有人中看出人才,知道给人才什么样的地位,让他发挥!”
“反之,我们也要看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无能的人,如何把他从不对的位置上排除!”
“孔子曰: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司马谈看向小司马迁,笑道:
“历史是实际的、具体的,其中有事情所产生的各种头尾,有人所作为的各种动机,这些都能更好地教给我们人间智慧。”
“这就是太史公的意义。”
司马谈抬头望天,感慨万千。
“天幕,不是独属皇帝的历史。”
“也是我等太史的理想验证。”
“未来的封禅大典,真是期待啊!”
……
天幕上。
头戴朝冠的小皇帝坐在龙椅上。
面前,一群看不清面容的大臣们束手而立。
……
【就在多尔衮死后半个多月,顺治皇帝传谕议政大臣等说:“国家政务,悉以奏朕,朕年尚幼,未能周知人之贤否。”】
【“遇紧要重大事情,可即奏朕,其诸细务令理政三王理之。”】
【大臣奏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