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请示了顾青之后,也走到操作台前,盯着显示屏上面的数据和空间站模拟的动态图,随后开口说道:“天工,打开实验投影模拟。”
“博士您好,实验模拟投影已打开。”
在操作台上,有亮光闪烁,随后聚集成一个个空间站的亮点模型。
众人看到在实验模拟当中,货舱离开空间站之后,借助节点舱上的辅助机械臂的力量,九州空间站实验舱转向90度,再次与空间站主体对接。
当另一个核心舱腾出位置之后,又有实验舱了,采用轴向交会对接到空间站主体。
还是在节点舱辅助机械臂的协助下,向另外一个方向旋转90度,与节点舱侧面对接口连上。
空间站一系列的动态建设过程,极为直观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但哪怕如此,如果是普通人或者其他行业的专家来看这一系列“花里胡哨”的操作,恐怕早就眼花缭乱了,但是在实验室众人看来,这些操作都极为精确甚至是精准。
从各种设备对接的力与速度、对接的时机、轨道计算、姿态调整、引擎输出功率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智能AI程序天工都在一旁跟随着空间站建设、工作的进度,标注了公式和数据。
细致的看下来,在航天器的建设时间和空间对接上,这一套流程富有逻辑性,几乎已经是大夏空间站官方标准答案的进阶优化版。
但是这还不够。
杨市匈看着每一次对接的细节,还有每个接口因为冲击导致的细微形变,眉头越发紧锁。
他的心里面不时会想起顾青刚刚说的话:以后再这座空间站生活、工作的航天员不是几个人,而是十余人甚至数十人。
这代表着他现在设计的不是普普通通的汽车、轮船,而是将数十人放到最恶劣环境当中,让他们赖以生存、生活下去的“家”。
汽车出了车祸,有主体框架、安全气囊作为最后的保障。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出了问题,再不行也能跳船、跳伞。
但是空间站在外太空要是出了问题,那些航天员如果没有及时搭乘救生舱,就只能在没有空气和水源的恶劣太空环境中等待后续地面上的救助。
“T字形适合大夏空间站,但不一定适合我们九州空间站。或许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毕竟空间站主体重量、所用设备这些重要参数,我们与大夏空间站都不一致。”
周瑜这句话就像是晴天霹雳一样打醒了杨市匈和其他工程师。
在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