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机器人,就是为了减少宇航员工作中出现受伤情况的可能性,同时监督控制他们的饮食、睡眠和心理状态,避免阑尾炎、胆囊炎症、胃部病痛的出现。(胃是一个会受到情绪影响的器官,所以大家要保持心情状态健康哦)
但是这些只是减少需要动手术的概率,并不能彻底让手术消失。
我们也有医疗上的改革和创新,比如像国际空间站学习使用磁化的手术工具,这些手术工具可以随时吸附在手术台的工作台上面,让它们不会因为失重而乱飞。
还有依靠微创手术,比如锁孔手术,手术时在病人身上只用开一个小切口,利用摄像机和手术仪器就可以在腹腔内完美完成。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比如病人的体液因为处在无重力状态,所以表面张力会有极大的改变,血液、尿液等液体会粘附在器械上、其他组织结构上,甚至于漂浮起来形成雾气干扰医生的视线和摄像头的采集。
同时,因为手术环境需要密闭,所以会加大病人的感染风险,对医生的体力和观察力以及心理素质也是极大的考验。”
顾青的叙述,让实验室的议论声逐渐平静下来。
不论是六七十岁的院士和博士,还是那些中年科学家、青年实验员们,都安静的听着。
虽然自家大老板说的都是行业内大部分人都知道的问题,但是航空航天项目何其庞杂,搞机械的怎么会有搞人体生物的懂得多?
学识越多的人,就越是谦虚。
原本还有几个心里面觉得前期就是要冒险的年轻人,也开始冷静下来跟随着顾青的讲述,思索破局的方案。
大家对于火箭送航天器上天这些事,其实还是有很大把握的,只是大夏传统观念认为,事情没有做完,就不能早下定论,所以才会多次探讨。
而外太空手术这个大问题,却是所有人都无法解决,但未来现场很多人可能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顾青抬起头,看着身旁几位院士也在凝神听讲,心中平静却又十分感慨。
七十几岁的退休年纪,签署了保密协议还要到自己的项目里来发挥余热,明明有时候知道某些项目的正确答案,却因为很多规矩,不能明言,只能指挥着学生和其他实验员们各种瞎捣鼓,复刻他们当初解决办法的步骤。
而且还不需要什么年薪千万的待遇,真心带学生,看项目,真的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为了这些科研人员和航天员迫在眉睫的健康需求,顾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