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星期三。
袁天凡高兴的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汇报道:“老板,我们已经收购到99%的淘化大同股权,此次私有化行动获得完全成功。”
动用2.2亿港币,收购25%淘化大同的股权,实际上股民不亏、泰富集团不亏。
当初,泰富集团收购淘化大同75%股权的代价是6亿港币,相当于估值是8亿港币;在这期间,淘化大同分红三次,总计分红约2.5亿港币,股民狂喜;而如今,淘化大同被私有化时,估值近9亿港币。一番计算下来,淘化大同的散户不吃亏!
而对于泰富集团来说,淘化大同在股市巅峰时,市值近12亿港币,如今以9亿港币的市值私有化,剩下不少钱;以资产计算,淘化大同如今每年盈利6000多万港币,账上的现金流高达3亿港币。
泰富集团私有化淘化大同花了2.2亿港币,但淘化大同却可以马上贡献给泰富集团3亿港币的现金流。若不是股市低谷,泰富集团又溢价15%,料想不会如此顺利。
林正杰满意的说道:“泰富集团倒是赚8000万港币!”
袁天凡心照不宣的说道:“这些资金本来就是我们赚的,如果不是我们高峰时卖出物业和地皮,自然也不会有这些资金,仅贬值就会高达1.5亿左右。”
林正杰自然也是如此认为,不管是趁股市低迷私有化淘化大同,还是趁股市低迷增持港灯、中巴、九巴,他认为都是泰富集团该得到的利益。
林正杰当然明白原因:
当年,金门公司由始至终与置地公司追逐竞投‘金门大厦原址(金钟兵房一部分)’,到最后置地公司因为价钱太高,觉得不划算而放弃,遂将这幅地皮拱手让给名不经传的金门建筑公司。
最终,泰富集团的债务仅剩下20亿港币,但还有33亿港币的现金流(美股还在套现中)。
目前,淘化大同主要的产品有:
包括多种豉油、多种蚝油及多种调味酱料,其中淘大酱油是名牌产品;
泰富集团次轮在购入9亿港币的土地储备(还在进行中,预计700万平方尺的楼面)、完成三家子公司的股权增持至45%、完成一家子公司的私有化、偿还16亿的债务及3亿港币的利息;
本来是30亿的现金流,没想到淘化大同又能贡献3亿港币,再次变回33亿现金流。
当时的报纸,纷纷以“金门气走置地”,”金门大胜置地”等字眼为标题,可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