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1982.11~1983.9)泰富集团拥有6亿贷款承诺,以及自有资金1~2个亿;不仅仅要收购土地储备,而且可能去私有化和增持子公司的股份。
所以至于能在这一年拥有多少土地储备,还是一个未知数。
至于明年9月份回流或套现的资金,用途也非常多,包括商业地产的投资、其它产业的投资等。
所以,在1984年6月前,泰富集团只能说将土地储备达到新鸿基的一半,差不多就算很成功了。当然,泰富集团的土地储备还有子公司、孙公司,这是新鸿基比不了的。
而且,新鸿基这次高价购入中巴北角的两幅地皮,相信也是元气大伤,可能没有前世的那么多资金抄底了。
周末,粉岭高尔夫球场。
林正杰、郑裕彤、李兆基三人,正在切磋一场高尔夫球比赛。
对于外面的‘香港前途危机’、‘地产暴跌’,大家并没有完全放在心上,因而导致焦头烂额。事实上,不管时候郭德胜、李家成,还是李兆基和郑裕彤,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都有实力增加土地储备。
不过由于郑裕彤喜欢投资大项目和大型商业项目,所以在他的领导下,新世界发展会逐渐在‘土地储备’上落后,因而后世只能排在第五第六的‘发展商’,不过其在商业地产表现亮眼。
今天的天气可谓晴空万里,粉岭这边的景色秀美,打球自然心情愉悦。
三人一边打球,一边谈论。
郑裕彤技术最好,体力也比李兆基好,虽然年龄比李兆基大三岁,他打球显得游刃有余,还不忘调侃道:“正杰你这次高价出售物业和地皮,可是让不少公司陷入困境呢!”
确实是调侃,不可能是认真的,因为这种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都是商业的正常行为。
李兆基也说道:“现在这种情况,像港灯、中巴、九巴这样的公共事业企业,拥有稳定的利润,难怪那些银行家都说泰富集团最稳。”
听到两人的夸奖,林正杰猜测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试探。
他谦虚的说道:“泰富集团确实走对了这一步,但比起新世界发展和恒基的根基,但还略显薄。而且收购港灯,也让我们元气有所损伤,要是现在收购可能成本更低。”
这也算是事后诸葛亮了,在郑裕彤和李兆基看来。
郑裕彤说道:“总比置地好,据说其现在日子挺难过,若是我们华资能联合起来,收购置地,那就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