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没有觉得自己说得多么煽情。
因为他本不是一个善于煽情的人。
不过现在的人们,民族自豪感确实很强。
国家的每一点进步,都让他们高兴。
比如,每一次在国际运动大赛上取得的成绩,每一次在国际社会中所受到的屈辱,都会让每一个华夏人感同身受。
于是,陈东便按照自己的设想,给职工们分组,布置自己不同的课题。
他们有的接到了调查相关媒体的态度并进行沟通的任务,有的接到了撰写相关文章的任务,有的宣传质量检测。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会议结束,这些职工就都开始行动起来。
当然,应对这次的各家报纸的质疑,并不只是宣传科的事情,工厂的其他部门,比如质检、设计、加工、总装、销售等各个环节相关的部门也都加入进来。
组成了不同的项目组。
这种项目组的形式,让这次的危机公关工作更容易开展了。
接下来的两天里,各种材料就都在向陈东涌来。
陈东则对交上来的材料一一进行审阅,找出其中的问题,表扬其中做得好的地方,然后退回去让他们修改。
然后,他们再修改,上交,陈东再审阅。
这种循环一直在进行着。
刚开始,职工的思路还是有些放不开。
不过,随着陈东的不断启发,他们的想法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胆。
如此一来,工人们忙得团团转,很多人甚至不回宿舍,吃住都在公司。
也有人回宿舍后,稍稍休息,便又回到岗位上。
而赵厂长和陈东吃住都在厂里。
一时间,整个工厂都像是拧紧了发条,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而与此同时,外界对于龙腾汽车的质疑似乎也提升了一个等级。
由于龙腾汽车没有直接回应对于其国产化率的怀疑,所以,很多报纸都认为龙腾汽车造假了。
也有的报纸言辞激烈,好像龙腾汽车成了民族罪人,破坏了国家的大好发展前景一样。
更有的报纸把龙腾汽车的举动看作是顽固的表现,是阻止华夏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力量。
当然,也有不少报刊给龙腾汽车说好话。
不过他们的力量倒是比较小,处于弱势地位。
于是,很多华夏人都对龙腾汽车有了不好的看法。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