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确实有这方面的原因。
此时的皇太极,或许对于国运、民怨之气的认知,尚还没有这么深刻。
但是更多的,还是林丹汗临死之前,将国运抽的太狠的缘故。
而最终的商议结果自然是,进攻比邻归化城的大同以及宣府。
一二十万大军攻伐林丹汗,虽然逼的林丹汗西迁了。
如果大清一直强大还好,一旦大清出现疲态,这些人就有可能反扑。
自然而然的,民怨之气冲天的地方,自然容易滋生混乱。
就像你住在窗明几亮的别墅,和住在逼仄脏乱的三尺蜗居,心情能一样吗?
所有的国运被近乎抽取一空,剩下的自然全是灰黑色的民怨之气。
难道就因为西迁,所以便就国运消散了?
五月十三日,皇太极召集大贝勒代善、贝勒莽古尔泰及诸贝勒,还有满洲、蒙古、汉官等等,商讨接下来的行动。
哪怕他自信,大清能够在他的治理下一直强大。
易怒易暴,动辄打架斗殴等等,那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只是一河之隔,国运的变化怎会这般大?
难道因为林丹汗带走之人,全都是完全忠诚于他之人,对其没有丝毫怨言,这才使得国运无比纯净吗?
可是,国运乃是一个整体,就算各地有所不同,但也不该差距这么大吧。
所以他对于鞑靼土默特国运民怨之气的变化,也还算能够接受。
但是,一些能够避免的事情,还是避免的好。
或许这并不能直接影响人的思维意识。
看着下方群臣,皇太极淡淡的说道:
“我等原征察哈尔至此,察哈尔不能御而遁,追之无益。
如此,便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最终造就的结果就是,五浊恶世,民怨沸腾,铺天盖地。
在历史上,皇太极真正进攻大同、宣府的时间,应该是1634年的崇祯七年。
但是根据华夏古老传说,以及他自己对于两者的观察与感悟,也能了解个大概。
但是,这可不代表就真的没有任何影响了。
但是,那黄河的西面,又是什么情况?
皇太极神色凝重的看向黄河以西,纯净的明黄光辉笼罩天地,阻断了他的所有探查。
而混乱的地方,也更容易滋生负面情绪。
今我兵马疲惫,其暂旋师,以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