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架塞斯纳172四座轻型飞机,从机场上起飞。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在飞机起飞后,克尼普林教授对身边的张久远说道:
“就是为了消灭采采蝇!采采蝇又叫舌蝇、嗤嗤蝇,是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及其以南的非洲。但这种小虫子,对于非洲人民来说却无异于是一场梦魇。因为这种昆虫,唯一的食物就是人或者动物的血液。当人被它叮咬之后,很有可能就会患上一种致命的疾病——昏睡病。”
毕业于长安大学生物系的张久远,当然知道什么是采采蝇,也知道它对非洲的影响。
“在非洲南部的人和家畜都深受采采蝇和锥虫的侵扰。无论是人类,还是牛、羊、马、骆驼,甚至是鳄鱼或巨蜥,只要是脊椎动物都有可能被采采蝇叮咬而感染昏睡病。在很多地方,昏睡病都是当地最大的致死原因。”
张久远有些好奇的说道:
“教授,您不是通过已经通过生物防制的方式,消灭了东非地区的采采蝇了吗?”
对采采蝇的生物防治,和蚊子差不多,都是利用辐射造成雄性不育,然后利用不育蝇来消灭苍蝇。克尼普林教授发明的这种防治方法,早在十年前,就被美国采用,用于消灭美国南方的螺旋蝇,解除当地牲畜业的困扰。
不过,张久远并不知道的是,原本克尼普林教授就是为了防治螺旋蝇产生的这一想法,只不过在当年,这是一个荒诞不经的想法,尼普林甚至都不敢用这个课题去申请研究经费,也就是在这时候,他收到了南洋大学的聘书。
在南洋大学,他获得了研究经费,而目标也从螺旋蝇变成了蚊子。现在又变成了非洲采采蝇。
“是的,没错在过去的五年之中,我们通过这种方法消灭东非各地的采采蝇,也就是持续在野外投放实验室里培育好的经辐射阉割的雄蝇。我们每天都要投放超过上百万只采采蝇。”
介绍着这里的情况时,克尼普林教授又指着铁丝网外的草原说道: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东非的牛肉开始出现在国内市场上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一地区的采采蝇基本上已经被消灭干净,不会给牛群带来威胁,也就有了发展畜牧业的根本前提。”
教授的话音刚落,旁边就有一位公司的职员说道:
“是啊,如果不是因为教授的发明,那些苍蝇的存在给牛群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我们也不可能在这里发展畜牧业。”
职员指着窗外的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