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觉,可不就是这么个道理吗?
天下的钱粮已经不足以养天下人,那不论是谁坐在君王的位置上,那也只能是亡国之君了。
此时,刘封却突然停了下来,回头问道:“子瑜、阿亮,那你们觉得该如何做呢?”
诸葛瑾虽有才,却谨慎寡言,不深思熟虑绝不开口。
倒是诸葛亮年轻气盛,看见兄长并未开口后,就先回答道:“唯有开源节流两条路。要么让这天下钱粮的产出变多,要么就让大家节约钱粮。”
刘封听完之后,大笑起来:“阿亮才思敏捷,长才广度,当真器宇不凡。”
随后,刘封又询问诸葛瑾道:“不知子瑜又有何教我?”
诸葛瑾对着刘封拱了下手,小心谨慎的回答道:“谨在想一个问题。”
刘封来了兴趣,一旁的董袭、甘宁虽然有些听不明白,可也是瞪大眼睛用心听着。
刘封追问道:“是何问题?”
诸葛瑾恭敬的回答道:“谨在思不举子之事也。”
刘封先是一愣,随即缓缓点头。
诸葛瑾所言的不举子,指的是弃婴。
许多百姓生养了孩子之后,不但不养育之,还会故意遗弃,甚至是直接溺死,是为不举子。
整个两汉时期,不举子非常常见,不但盛行于普通百姓家庭,就连官宦豪族家庭里也有类似的情况。
只是原因截然不同。
官宦豪族家庭不举子的原因是因为迷信、禁忌,伦理和礼制等原因,而普通百姓家庭,除了迷信以外,最大的原因就是承受不起赋税的沉重。
可诸葛瑾此时的意思,是在思考不举子的背后,是否也有源于天下钱粮不够养活天下人的原因。
东汉末年,许多底层百姓生养了孩子之后,不但不养育之,还会故意遗弃,甚至是直接溺死,是为不举。
刘封听完之后,默然不语。
不举子最根本的原因,自然是统治阶级的剥削和沉重的负担导致的。
但也的的确确是有着天下钱粮无法养活天下人的压力在内。
不可不说,诸葛子瑜,果然握瑾怀瑜,外拙内秀啊。
刘封长叹一声:“子瑜人如其名,当真怀玉也。”
这是一句非常明显的夸奖之词,虽然诸葛瑾的回答严格来说其实是错的,可他能如此联想,却也是出乎刘封意料的出彩。
诸葛兄弟的回答,让刘封很是满意,因为诸葛兄弟的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